我怎樣寫詩的(2 / 3)

×××××××××××××××××,×××,×××××××××××××××。×××××××××××××××——

××××××××××……

×××××××××××××××××××

××××××××××××,×××……××××,××××……××××

××××

××××

××××這是《透明的夜》的前身。但在寫《透明的夜》時,已領受了現實的嚴酷的教訓,所以不再有空想了。

當這首詩寫好之後,我曾給好幾位畫畫的朋友看過。我曾問過一個朋友:“依你看,我的詩寫得好些呢?還是我的畫畫得好些呢?”他說:“你的詩寫得好些。”不管這朋友說這話時的誠意到達了什麼程度,這話對於我的藝術生涯上起了可怕的作用。

我撇開了已學了五六年的繪畫,寫起詩來了。

以後,我就一直為了發掘人類的不幸,為了警醒人類的良心,而尋覓著語言,剔選著語言,創造著語言。

而且,我也為這事業受過苦難,還在受著苦難,而且將繼續地受著苦難。

三、 我所受的影響

一般地說,我是比較歡喜近代的詩人們的作品的。

我最不歡喜浪漫主義的詩人們的作品。雨果的,謝尼哀的,拜倫的那些大部分,把情感完全表露在文字上的作品,我常常是沒有耐心看完的。

歌德的自滿的態度和他的說教的態度,我不歡喜。雖然他是一個巨匠。

我歡喜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我是再三地閱讀著的。《仲夏夜之夢》裏的幻想太奢侈了。

莎士比亞的聯想的豐富,生活的哲學的淵博,智慧光芒的閃炯,充滿機智的語言,天才的戲謔……我沒有在他以後的詩人中發現過。

凡爾哈侖是我所熱愛的。他的詩,輝耀著對於近代的社會的豐富的知識,和一個近代人的明澈的理智與比一切時代更強烈更複雜的情感。

我歡喜蘭波和葉遂寧的天真——而後者的那種屬於一個農民的對於土地愛,我是永遠感到親切的。

關於馬雅可夫斯基,我隻歡喜他的《穿褲子的雲》這一長詩。他的其他的詩,常常由於鋪張而顯露了思想的架空。

四、 我所采用的語言

批評家們說我的詩知識分子的氣味太濃,他們的話所含的暗示我知道。事實上,沒有一個作者不被他的教養和出身的環境所限製了的,而每個作者的進步過程就是他逐漸擺脫他的限製的過程。我是一個從來也不敢停止努力的人。我在繼續不斷地擺脫我出身的環境所加給我的限製。

我常常努力著使我的詩裏盡量地采取口語。

我以為詩始終應該是詩。無論用文言寫也好,用國語寫也好,用大眾語和地方語寫也好,總必須寫出來是詩。這意思就是:那所采用的語言必須能充分地表達了作者對於現實生活所引起的思想情感;必須在精煉的、簡約的、明確的文字裏麵,包含著豐富的生活麵貌、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氣息、生活的真理。

我常常在決定題材的采取同時決定語言的采取。我的語言是常常和因題材所決定的表現手法而變更的。

避免用純粹文章氣的句子寫,避免用陳腐的濫調寫,是每個詩人所應該努力的義務。但和這同時,每個詩人必須要對自己所采用的語言加以嚴格的選擇。詩與散文在體裁上的分歧點,是在語言的氣氛,語言的格調,語言的構造,和語言的簡約與精煉的程度差別上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