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1 / 3)

論詩

一、 創作的開始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忽然被某種事物所感動,而這種感動並不會延續得很久,隻有我們對於這種感動產生了非把它保持下來不可的感覺的時候,才是詩的創作的開始。

有時,是一個觀念、一個感覺、一種意境,或是一個感人至深的事件,都會誘發人去拿起筆來。

沒有不伴隨著思考的創作。

為寫詩所進行的思考,主要的是形象思維的活動。我說是主要的,不是唯一的。

你要捕捉你所要表現的對象,你進行刻畫的時候,根據形體、色彩、動態、聲音、氣味以及它們之間的聯係,於是產生了比喻。

尋找比喻的活動就是形象思維的活動。

形象思維是從感覺開始的。從感覺產生了聯想與想象,在主觀(詩人的)和客觀(外界的事物)之間取得了聯係。

長篇敘事詩,必須有較長的時間構思故事情節與人物的安排。

二、 形象思維是藝術的基礎

想象——最傑出的藝術本領。

想象——掌握現實及其形象的資稟和敏感,把現實世界的豐富多彩的圖形印入心靈裏。

形象思維的目的,在於為你所要肯定和否定的事物,尋找符合它們本質的比喻。我們隻能從我們所曾經經曆過的事物,所知道的事物(從書本裏知道的也一樣)尋找比喻,這些都是想象的依據。

想象豐富與否,決定於對生活的感受豐富與否。對任何事物所引起的主觀聯想,是產生想象的根源。沒有聯想就沒有想象,也就沒有詩。

聯想和想象是詩的翅膀。由聯想和想象所產生的比喻,是具體和抽象之間的橋梁。

具體地思考事物,具體地表現事物。

離開具體,就產生不了形象。

形象思維的表現方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形象思維所達到的對事物的形象化,是最可靠的傳達方法。

詩是形象的藝術,有了形象才能感動人;隻有通過鮮明的比喻,詩才能活在人們的心裏。

形象的生動性,賦予詩以不朽的魅力。

人的腦子是一個無比豐富的倉庫,生活經驗越豐富,積累也越豐富。形象思維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更深刻地表達思想感情的問題。

詩總是越具體越好。具體的生動的形象,像一根繡花針,刺在皮膚上,令人驚呼。

形象思維是詩的藝術的靈魂。

詩人放棄了形象思維就是不務正業。

但是千萬不要把形象思維絕對化,或者認為僅隻是形象思維才能產生詩。

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是互相聯係,互相補充的。

不要把想象和幻想混為一談,把形象思維的方法,擴大為具體刻畫的手法,這就不一定局限為比喻。

三、 詩意

什麼是“詩意”?

人們總是把“抒情”和“詩意”混為一談;有的則把寫風景的認為有詩意,也有的把談情說愛的詩認為有“詩意”。

有人以為隻有風、花、雪、月才能進入抒情詩裏,一寫抒情詩,必須抓一把花草鋪飾一番。借風、花、雪、月以比喻人的感情變化未嚐不可,但僅以風、花、雪、月作為抒情詩的元素,則未免太簡單了。

風景詩、山水詩、記遊詩、愛情詩、失戀詩,都由各人所經曆的去寫吧,隻要寫得好,總會有人讚賞的。

所謂“詩意”是詩人把所描寫的事物,經過巧妙安排,或是加工提煉而成的東西。

“詩意”產生於構思,“詩意”產生於想象,“詩意”帶給人以完全新的感覺。

有的詩,具有很強的刺激,像烈性酒;

有的詩,很清淡,像清茶。

隻許有一種酒,隻許有一種茶,隻許有一種詩,不是無知,也是愚蠢。什麼是“美”?

這也和“什麼是詩意”一樣陷入了混亂。

沒有絕對的“美”。“美”總是不依附在“真”一起,就是依附在“善”一起。或者說,“美”的觀念,經常因為“真”和“善”的觀念而變化。

“美”之影響人類社會的,是它的對事物的評價;所謂“美”實際上是對事物的評價。最狂妄的人也不可能統治人們對於美的觀念。誰也不能下命令隻許愛一種花;誰也不能下命令隻許聽一種歌聲。誰也不可能把個人的愛好定為萬人愛好的標準。任何形式都不可能由某一個人製定;它們由生活所產生;每個時代根據自己的需要有所淘汰,有所增補,有所選擇,有所發展……

各人有各人的表達方式。每個人的脾氣、性格不一樣,強求一致是不明智的。努力寫出屬於自己的詩。經常改變自己的格調和形式,不要重複,避免自己曾經用過的比喻。

四、 詩的語言

詩是語言的藝術。詩所要求的是藝術的語言。尋找那些看起來平淡無奇,而內涵豐富的語言。

藝術的語言,就是容量大的、高度概括的、表達力強的、能震撼人心的語言。

語言是有民族性的,同時也有時代感的。

最好的語言是從生活裏產生的。

離開了生活,就沒有語言。

生動的語言是確切地表現了生活的語言。把握那些細微而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物、動作、觀念,采用準確而簡捷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產生藝術的力量。

把握事物的核心,應該是詩人的重要素質。用今天流行的口語來說話。

詩的語言要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所理解。

有意識地擯棄陳詞濫調,人人愛吃新鮮菜。陳詞濫調像餿了的飯菜。

避免被人家用了千百遍的形容詞和成語;對每件事物要找出自己的形容詞。

思想再深、再高,語言也要淺顯。

語言要有個性,避免人家常用的比喻,這樣才能對事物挖掘得深一點。

不是懶漢,要根據自己的感覺尋找新的比喻,因氣候而更換自己的服裝。跳躍——把不必要的過程省略;聯想與想象之間無須交代得太詳細;看來並不相幹,卻有內在的聯係。

深刻而易懂,生動而不油腔滑調,明朗而不流於淺薄。平鋪直敘——扶著讀者走路,害怕讀者不會遊泳;

不知道省略——連菜根也一起炒;

不知跳躍和飛翔——連拐彎抹角也得指出;

不懂得暗示——生怕讀者會誤解。詩裏允許誇張。

李白是最喜歡、最善於用誇張的語言來表達情緒的:“白發三千丈”、“黃河之水天上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桃花潭水深千尺”……都是用激越的感情所抒發的,為一般人不敢用的。這也是不能用科學的常識來評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