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維德(公元前43——18年),古羅馬詩人。生於羅馬附近的蘇爾莫,卒於黑海邊的托彌。年輕時在羅馬學習修辭,對詩歌充滿興趣。公元1年,出版了《愛經》一書,描寫愛的技巧,傳授引誘及私通之術,與奧古斯都推行的道德改革政策發生衝突。公元8年,被流放到托彌,10年後憂鬱而終。
《愛經》是古羅馬文學史上一部有爭議的、獨特的名篇。作者奧維德聲稱自己是愛情藝術的“啟蒙者”,他分別向男女宣講了愛情的藝術。書中細膩的心理描寫、巧妙的寓意和對比無不與藝術密切相連,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奧維德還引用了大量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愛情故事,極為動人,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奧維德生平
奧維德全名波孛利烏思·奧維提烏思·納索。公元前43年3月20日出生於離羅馬城北九十英裏的蘇爾莫(今蘇爾莫納)。奧維德的父親是一位富裕的山民。
就在奧維德出生的那一年,久欠糧餉的饑餓士兵起來暴動,殺死了兩位元老,因此引起了統治階層的政治鬥爭。內戰延續了十年之久,成為羅馬史上災禍最殘酷的年代。
幸福的家庭生活,使奧維德沒有受到政治、社會動亂的影響。在12歲的那年,他和他13歲的哥哥一起到羅馬和雅典去求學。5年之後,兄弟二人都通過了文法學的考試。17歲,奧維德學成了修辭學,這是羅馬青少年教育的最後曆程。
結業以後,奧維德用遊學來代替了服兵役,這是當時羅馬兵役的製度對門第較高的青年的特許。他在希臘、西西裏島等處漫遊了3年,得到許多浪漫的遭遇和見聞,後來都成為他寫作的題材。
回到家裏,他的哥哥已經病故;這使他不得不找一個正式工作以維護家聲。他當過警官之類的差使,又當過法官,但是都令他不滿意。於是,他決定到首都去做作家,做一個詩人。為此,他的父親極力反對,但又無可奈何,隻好訓斥他一頓,還說:“你即使成為荷馬,也還是一個身無分文的窮鬼。”
奧維德來到首都羅馬,他運用美麗的辭藻和熱烈的情感,寫了許多詩篇,呈獻給各階層的美貌女人。沒用多久,他就聲名鵲起,羅馬城中所有的女人都對他張臂歡迎。於是他先後寫出了《情詩集》、《神與巨人的戰鬥》、《女傑傳》、《婦女美容劑》和《變形記》等著作,極為當時羅馬女士所喜愛。
當時的羅馬社會,正是新舊思潮矛盾尖銳的時期。舊派的清教徒要維護傳統的道德、倫理、節儉的生活方式,得到家長、宗教和官方同意的婚姻關係,但新一代的青年卻突破一切傳統,要求生活的自由,戀愛的自由,以享樂為人生的目的。
當時執政者奧古斯都的家庭,就是新舊兩派鬥爭的中心。奧古斯都的妻子李薇亞是嚴肅的保守派,她生活樸素儉約,重視傳統道德。李薇亞的支持者有她的和前夫所生的兒子諦貝裏烏思和一批元老,還有一些著名文人。另一方麵,奧古斯都的女兒,執政官兼艦隊統帥亞格列巴的妻子茹麗亞,是一個放誕不羈的新派女人。她愛好詩酒樂舞,左右簇擁著一群才情浪漫的青年男女,包括詩人奧維德。
在李薇亞和諦貝裏烏思堅持下,奧古斯都於公元前十八年頒布了幾項法令,有《婚姻法》、《懲治淫亂法》等總稱為《茹麗亞法令》。新的法令在青年人的愛情生活中,布下了重重荊棘和羅網。
公元前12年,茹麗亞的丈夫亞格列巴病故,李薇亞說服奧古斯都把茹麗亞嫁給自己的兒子諦貝裏烏思。茹麗亞的浪漫行為暫時收斂了一點,一二年後,茹麗亞故態複萌,恢複了一切豪奢的風流生活。公元前6年,諦貝裏烏在一怒之下,隱居於羅特島。
在諦貝裏烏思退隱之後4年,即公元前2年,奧維德寫出了《愛經》。顯然,這是對《茹麗亞法令》的公開對抗,雖然茹麗亞給他以肯定的讚賞,但當時還沒有被重視。不久以後,茹麗亞被人揭發,登時,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奧古斯都在萬般無奈之下隻得把她流放到一個名為般達塔利亞的孤島上。
4年以後,諦貝裏烏思回到羅馬,成為奧古斯都的首席親信。從此,那些保守的清教徒派的勢力又抬頭了。他們要對那些耽於聲色的享樂派采取措施。茹麗亞的黨羽,在茹麗亞倒台之後不久就結集在茹麗亞的長女小茹麗亞的左右。小茹麗亞非常像她的母親,也是一個風流的女人。她嫁了給大貴族愛米利烏思·保羅思,但還是行為不檢。在被清教徒派揭發之後發,也如同她的母親那樣被流放到一個名為特萊梅羅的荒島上。
奧維德因和這個案子有牽連,也被判了流刑,據說小茹麗亞和西拉奴思在月神祠中幽會的事,奧維德也秘密參與。因此,奧維德的罪狀有兩條:一是參與淫亂行為,一是寫作誨淫詩篇。從此,奧維德的著作全被禁止,公共圖書館的藏本也一律銷毀。奧維德被流放到多瑙河口的一個小城托彌。公元18年,奧維德憂鬱地死在了那裏。
奧維德著作
奧維德的主要著作有:
《愛經》(公元前2年)
《愛經》是古羅馬文學名篇。在書中,奧維德聲稱自己是愛情藝術的“啟蒙者”,他分別向男女宣講了愛情的藝術。書中細膩的心理描寫、巧妙的寓意和對比無不與藝術密切相連,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奧維德還引用了大量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愛情故事,極為動人,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