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故事中所提到的三位習氣的人,改掉習氣很難。王陽明卻說,習氣固然強悍,但真正強悍的仍是我們的良知。如果一個人能立誌成為好人,立誌做善事,就能使良知光明,良知若光明,一切習氣的魍魎鬼怪到我麵前,如冰雪見烈日,全部融消,毫不留情!而真有這分誌向,你就擁有無窮的力量,祛除那些不良的習氣。
此信中,王陽明又重點強調的是,所立的誌向要有恒心,不能一曝十寒、三心二意。隻要堅持久了,自然會成為習慣,習氣就不會沾染到你,你離聖人也就不遠了。
善是一種力量:《又與克彰太叔》
原文
日來德業想益進修,但當茲末俗,其於規切警勵,恐亦未免有群雌孤雄之歎,如何?印弟凡劣,極知有勞心力,聞其近來稍有轉移,亦有足喜。所貴乎師者,涵育薰陶,不言而喻,蓋不誠未有能動者也。於此亦可以驗己德。因便布此,言不盡意。
正月廿六日得旨,令守仁與總兵各官解囚至留都。行及蕪湖,複得旨回江西撫定軍民。皆聖意有在,無他足慮也。家中凡百安心,不宜為人搖惑,但當嚴緝家眾,掃除門庭,恬靜儉樸以自守,謙虛卑下以待人,盡其在我而已,此外無庸慮也。正憲輩狂稚,望以此意曉諭之。近得書聞老父稍失調,心極憂苦。老年之人,隻宜以宴樂戲遊為事,一切家務皆當屏置,亦望時時以此開勸,家門之幸也。至祝至祝!事稍定,即當先報歸期。家中凡百,全仗訓飭照管,不一。
老父瘡疾,不能歸侍,日夜苦切,真所謂欲濟無梁,欲飛無翼。近來誠到,知漸平複,始得稍慰。早晚更望太叔寬解怡悅其心。
聞此時尚居喪次,令人驚駭憂惶。衰年之人,妻孥子孫日夜侍奉承直,尚恐居處或有未寧,豈有複堪孤疾勞苦如此之理!就使悉遵先生禮製,則七十者亦惟衰麻在身,飲酒食肉處於內,宴飲從於遊可也。況今七十五歲之人,乃尚爾煢煢獨苦若此,妻孥子孫何以自安乎?若使祖母在冥冥之中知得如此哀毀,如此孤苦,將何如為心?老年之人,獨不為子孫愛念乎?況於禮製亦自過甚,使人不可以繼,在賢知者亦當俯就。切望懇懇勸解,必須入內安歇,使下人亦好早晚服事。時嚐遊嬉宴樂,快適性情,以調養天和。此便自為子孫造無窮之福。此等言語,為子者不敢直致,惟望太叔為我委曲開譬,要在必從而後已,千萬千萬!至懇至懇!正憲讀書,一切舉業功名等事皆非所望,但惟教之以孝弟而已。
譯文
我覺得您最近道德和學業都有進步吧,但當此衰世,很多嚴肅的規切警勵的話,都被認為是嘰嘰喳喳的嘮叨,您覺得呢?印弟平凡拙劣,很讓您費心費力,聽說最近他很有改過之跡,這也是可喜之事。當老師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對學生要涵育熏陶,說最淺顯的道理給學生聽,對那些真誠想學習的人,都會能教會他們。而在教學生的過程中,也是在檢驗自己的道德,可謂兩全其美。
正月二十六,我接到聖旨,讓我押解寧王朱宸濠到南京。到了安徽蕪湖,又接到聖旨要我回江西安撫軍民。這兩道聖旨都是皇上的意思,沒有別的鬼門道,不足憂慮。家中凡事我都放心,但要嚴厲管理家眾,掃除門庭,以恬靜儉樸為訓,待人要謙虛而不卑不亢,盡心盡力而已,其他的事,不必憂慮。正憲那一輩的孩子狂傲稚嫩,希望您能以我的話教育他們。最近得到書信,說我老爹身體不太好,很是憂愁煩惱。但凡老人,最好經常宴樂戲遊,至於家務事,不必操心,也希望您能以這種話來開導我父親,可謂家門之幸了。祝福祝福!江西的事稍安定,我就會寫信告知我的歸期。家中任何事,全靠您照管,其他就不多說了。
父親病重,不能回去侍奉陪伴,日思夜想,非常苦惱,這種感覺就如同要渡河而沒有船,要飛翔而沒有翅膀一樣。最近有人從家中來,知道父親病已減輕,才漸感安慰。每天更希望太叔您多安慰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