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打碎桎梏能者為上(9)(1 / 2)

這種處世哲學,也並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可取,隻是如果太泛化的話,那還是有些不太好。比如婚姻,如果明明知道那是一潭令兩個人都要窒息的死水了,為什麼一定還要“泡”在裏麵,硬要維持下去呢?所謂孩子,所謂麵子,這些因素難道真的就該成為死亡婚姻存在的理由嗎?很多人正是因為這些因素,才一直維持著名存實亡的婚姻,可是到最後,往往孩子的幸福無從說起,大人的麵子也沒保住。反反複複地折騰,到最後還得痛下決心,將那個負心的人徹底地拋到一邊。

所以,有時候有些事情不能將就,當斷則斷,該放棄就要忍痛放棄。如果早點懂得放棄,也不至於讓自己一再受委屈,弄得心力交瘁。

至於那些總是猶豫不決的人,這個世上是沒什麼東西能幫助他們形成迅速決斷的行動習慣的。因此,一個人試圖麵麵俱到是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的。決策就是決定性的、不可更改的,一旦做出就要盡力執行,就算有時候會犯錯,也比那種事事求平衡、總是思來想去、拖延不決的習慣要好。當我們致力於形成一種快速決策的習慣時,哪怕在最初這種做法顯得有些機械,它也會讓我們對自己的判斷力產生信心。所以,這樣的人便需要獲得一種全新的獨立精神。

猶豫不決的人常擔心事情的凶吉好壞,今天做出一個抉擇,明天會發生更好的可能性,總是不敢做決斷。他們因此失去很多好機會,埋沒很多好想法。

良機稍縱即逝,猶豫不決的人很難抓住機會。

雷厲風行難免會犯錯誤,但總比什麼也不敢做強。

威廉·沃特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一個人永遠徘徊於兩件事之間,對自己先做哪一件猶豫不決,他將會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如果一個人原本做了決定,但在聽到自己朋友的反對意見時猶豫動搖、舉棋不定,那麼,這樣的人肯定是個性軟弱、沒有主見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隻能是一無所成,無論是舉足輕重的大事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他不是在一切事情上積極進取,而是寧願在原地踏步,或者說幹脆是倒退。古羅馬詩人盧坎描寫了一種具有愷撒式堅忍不拔精神的人,實際上,也隻有這種人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這種人首先會聰明地請教別人,與別人進行商議,然後果斷地決策,再以毫不妥協的勇氣來執行他的決策和意誌,他從來不會被那些使小人物們愁眉苦臉、望而卻步的困難所嚇倒——這樣的人在任何一個行列裏都會出類拔萃、鶴立雞群。”

像牆頭草一樣搖擺不定的人,無論在哪個方麵他都不會強大,在生命的競賽中,總是容易被那些堅定的人擠到一邊,因為後者想做什麼,立刻去做。可以這樣說,擁有最睿智的頭腦不如擁有果敢的判斷力。

成千上萬的人在競爭中潰敗而歸,僅僅因為耽擱和延誤。而數不勝數的成功者因為在關鍵時刻冒著巨大風險,迅速做出決定,創造了財富。

智者說:“使一個人形成果斷決策的個性,是生命成長中道德和意誌訓練方麵最重要的工作。”

一個父親試圖用金錢贖回在戰爭中被敵軍俘虜的兩個兒子。這個父親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筆贖金來救兒子。但他被告知,隻能以這種方式救回一個兒子,他必須選擇救哪一個。這個慈愛而飽受折磨的父親,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但是在這個緊要關頭,他無法決定救哪一個孩子,犧牲哪一個。這樣,他一直處於兩難選擇的巨大痛苦中,結果他的兩個兒子都被處決了。

快速決策和異常大膽使許多成功人士渡過了危機和難關,而關鍵時刻的優柔寡斷幾乎隻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狼道智慧之七十:果斷取舍,不拘一格

在狼確定目標後,它們從來都不會毫無目的地去攻擊它們,而是先了解對手,它是否可以成為自己的口中之物,然後再抓住機遇。在麵對目標時,狼學會了取舍,所以狼的一生在攻擊目標時很少失誤。

操兵如狼,進退取舍也要會使用。學會取舍,人生才能做到濃人而淡出,才能超脫自然和恬淡生活。看透得失的道理,會更加輕鬆把握一切而笑看雲起雲落、鳥飛鳥歸。

魯迅先生曾經對“拿來主義”作過一番評論:“我們要學會取舍,對於好的東西,諸如西方的先進技術,我們要‘取’,要拿來。對於又好又壞的,我們可以取它好的一麵,如鴉片,可送入藥房,對於無用的如‘姨太太’,我們要‘舍’。”

上述的一段話告訴我們:要學會取舍。的確,當今正處於世界快速發展時期,外麵的世界很精彩,但我們要學會取舍,正如同打開一扇窗,我們既要呼吸新鮮空氣,又要防止飛蟲進入。對於好的要取,對於壞的“糟糠”便要舍。

現代的人很喜歡包裝自己,將自己包成“洋”貨,自以為很前衛、很“酷”,但卻不知其實不過是取別人的糟糠而已。有一則報道:一家方便麵廠用幾百萬向國外購得一套製造方便麵的流水機器,結果卻安裝不了,一問才知道是國外已被淘汰的舊機器。如此“取”的損失可真是代價慘痛,所以,學會取舍就顯得更重要了。孔子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人尚且如此,那我們呢?那家方便麵廠的“取其糟糠”便是讓國家蒙受巨大損失,如此“借鑒”我們要不得,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