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初時,隻知道取。除了取得生命,還要取得食物,以求生長;取得知識,增長才幹。長大之後,則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魚,或取利祿而舍悠閑。人生之路漫長,有坦途,也有崎嶇之處和險灘。當走到崎嶇之處和險灘地方的時候,就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險,此時則更要懂得舍,如果不懂得舍“物”,那隻有舍“命”了。
苦苦地挽留夕陽,是傻人;久久地感傷春光,是蠢人。貪小便宜的人,往往會失去更珍貴的東西。舍不得家庭的溫馨,啟程的腳步就會被羈絆;迷戀手中的鮮花,很可能就耽誤了你美好的青春。
人都應該有自知之明,該得的就可以得到,不該得薊的也不要勉強。不知是哪位作家的格言:“來的偶然,去的必然。該來的來,該去的去。來去之間,能留下多少就算多少。”好也罷,壞也罷,都是自己的前因而造的後果,還有什麼喜與憂呢?又有什麼要埋怨的呢?把握當下,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哪怕隻是跨出一毫一厘,哪怕是失敗。其實失敗是最終的成功。也許今天的舍棄,就是為了明天的得到。
舍棄你的貪欲,也許就可以輕裝前進;舍棄貪欲,可以擺脫煩惱、擺脫糾纏,使整個身心沉浸到輕鬆、悠閑的寧靜中去,去做自己要做的事,去做自己該做的事。舍棄該舍的貪欲,這樣,會改善你的氣質,會使你顯得豁達豪爽,會使你贏得眾人的信任,更會使你變得精明、理智。
舍棄失意帶來的痛楚,舍棄屈辱留下的仇恨,舍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舍棄耗費精力的爭吵,舍棄沒完沒了的解釋,舍棄對權力的角逐,舍棄對金錢的貪欲,舍棄對虛名的爭奪……
今天的舍棄,是為了明天的得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一例。舍棄是為更好地擁有!
“勤——繁——清瘦——生”是板橋追求畫竹藝術中所經曆的四層境界,也正是人生所成就事業的一般規律,其中的要訣在於學會“取舍”。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中趨於完善的,發展的過程實質是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在量的積累中,取舍不當便會迷失發展的方向;麵臨著質的變化,不能推陳出新地舍棄,就沒有突破,沒有開拓進取,就沒有質的飛躍。從一層境界跨越到另一層新的境界中是很艱難的,它更要求我們有取舍的勇氣和魄力,更要求我們善於取舍。
生活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好好地經營它。
因此,生活中有許多時候是要我們取舍的,“舍”,有時表麵上看來令你有損失,但實際上善於“取舍”,往往可以避免更大的損失。因此,學會取舍也是一門藝術。
狼道智慧之七十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狼的生存中,它懂得去認真觀察和尋找目標和獵物,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在狼的生存中也存著這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危機意識。因此,狼在那個優勝劣汰的動物界中,從不守株待兔,它會主動出擊,所以,它們才能在狼族中生存,在自然界中生存。狼,雖不是高級動物,但卻是很優秀的動物之一。它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的大家庭中,正是這種精神在鞭策著它。
生活,就是生存中發生的事情,生活根本就不會靜如止水、波瀾不驚的,我們時時都會麵對各種事情的變故。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一馬平川,我們也會遭遇失敗和挫折。生活不可能總是如歌行板、水鄉夜曲,我們也會碰到厄運和災禍。所以,當我們的生活出現變故時,當我們的生活出現失敗和挫折時,當我們的生活降臨厄運和災禍時,我們麵對的首要問題就是要學會適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