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打碎桎梏能者為上(10)(2 / 3)

有一隻虎皮鸚鵡飛出籠子逃走了。能夠重新獲得自由本是件好事,但是十多天後,人們在森林裏發現了它的屍體,在果實累累的林子裏竟會有鳥餓死!用看林老人的話講:“家養的鳥兒,用不著找吃找喝,慢慢地會失去尋食的本領,一旦飛出籠子,難免餓死。”這便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

因此,生存如同登山一樣,經驗豐富的人,便可以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往往會到達光輝的頂點。缺乏鍛煉的人,不是因為迷失方向而功敗垂成,就是因為體質太差而被淘汰。“自古英才出寒家”,寒家之子,在憂患中學會了克服困難的方法,掌握了生存的本領,成為人生的“適者”。那隻飯來張口的籠中鸚鵡在累累秋實麵前餓死,原因很簡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者死亡,一切生存的生物都必須適應環境。因為他們適應了生活環境,就有了一套自己的生存本領,這樣才會使生命繁衍不息。

同樣,我們生存的地球之所以是熱鬧的,就是因為它有適合生物生存的條件。與別的生命相比,我們人類能如此“高級”,就是由於我們更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我們這一代要想適應高速發展的時代,也隻有從小、從現在起培養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才能在以後的道路上共同去麵對將來的艱辛和苦難,致使自己在道路上出類拔萃。

國外的一家森林公園裏養殖了幾百隻梅花鹿,環境幽靜,水草豐美,又沒有天敵,但是過了幾年,鹿群非但沒有發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現了負增長。這大大違背了養殖者的初衷,他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他們接受建議,買回幾隻狼放置在公園裏。在狼的追趕捕食下,鹿群隻得緊張地奔跑以逃命。這樣一來,除了那些老弱病殘者被狼給捕食了之外,其他的鹿體質不但日益增強了,而且數量也迅速地增長。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所提示的是優勝劣汰的自然進化法則。人類社會也同樣是遵循著這樣的法則——在競爭中求生存。特別是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我們的意識、追求、精神狀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會成為影響我們自身發展的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得學會適應:適應自己所處的環境、適應我們所麵對的壓力和競爭。否則,我們麵對的隻能是被社會所淘汰的結果。

達爾文曾經說過“能夠生存下來的並不一定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做出快速反應的”。也有經濟學家曾說:千規律,萬規律,經濟規律僅一條:就是適者生存。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境況、富貴貧賤的因素,始終脫離不了適者生存、不適者遭淘汰的原則。因此,適應社會、適應環境就會成為一個人行為的導向。因為適者才能發展,不適者就將被淘汰。競爭生活的人都按適者生存的原則行事,於是一個社會衡量人成敗的準則,就決定了人們的發展方向。

1977年出生的金忠玉,18歲到了長春市的軋鋼廠,做了一名軋鋼工,在一年的時間裏,剛滿19歲的他便下崗了。可以說為了能讓他端上個鐵飯碗,將來有個好前程,他的父母供他讀技工班,又費盡周折進了軋鋼廠,終於讓他當上了一名國企職工。可說下崗就下崗了,一切都成了泡影。金忠玉說什麼也別不過這個勁兒,家裏人想盡辦法、四處托人,試圖把他調到別的國有企業,保住這個鐵飯碗,然而,一次次的希望在一次次沒有結果的等待中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