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夢醒以後,金忠玉就開始出去找活兒了。應該說,與眾多的下崗職工相比,金忠玉有著他絕對的年齡優勢,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到哪都有人要。他先後跟車跑過運輸、當過家具搬運工、噴漆工。後來,他聽說完達山乳業公司招聘業務代表,也就是送奶員,他就報了名。那天他穿著一身筆挺的西服,係著領帶,打扮得特別酷。其實,當送奶員哪裏用得著這身行頭呀?招聘者便問了他一句:“你是來應聘站長的嗎?”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問話,卻讓金忠玉的心裏撒下了希望的火種。
在他以後做送奶員期間,做得極其投入,也極其認真。有一位客戶要求每天在5點半把奶送到,因為他女兒6點上學,送晚了怕耽擱女兒上學,送早了按門鈴怕影響睡眠。於是金忠玉每天在5點半之前就趕到這個客戶家的樓前,看著手表等,留出1分鍾的上樓時間,5點半準時按響門鈴。日複一日,風雨不誤。金忠玉周到細致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普遍好感和信任。有的拉他進屋吃飯,有的往他手裏塞水果,有的幹脆把續訂奶的錢直接放到奶箱裏。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這支送奶員的隊伍裏,金忠玉的工資始終名列前茅,從送奶員升到班長,終於又成為一站之長。金忠玉也沒有想到自己對於這個工作竟能幹得如此得心應手,一種久違的自豪感、成就感在他年輕的胸間久久湧動。
有人問他,想長期幹下去嗎?他想了想說:“這不好定,但有一條我認定了,無
論是‘鐵飯碗’還是‘泥飯碗’,適合自己幹的就是最好的飯碗。”
的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隻有我們去適應所在的環境,跟上時代的潮流,才不會被時代給淘汰。作為一名社會成員,它要求我們必須學會麵對挑戰,學會在壓力和競爭麵前保持良好的心態,並能根據問題的發展使自身做出正確的變化和調整。墨守成規、循規蹈矩是工作中的大忌,我們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懂得創新,隻有這樣自己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在工作生活中大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
事實上,在現代社會裏,也隻有競爭才能讓我們永葆活力,不斷向前發展。如果我們生存在一個毫無競爭壓力的“溫室”中,我們的意誌也最終會在安逸中一點一點地被消磨掉,從而失去自己的思想和活力。
當然,我們也應當明白天才並不是天生的強者,他們的競爭意識與自我創新能力並非是與生俱來的,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弱小就不敢參與競爭,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隻要我們善於利用自己的生存空間,抓住機遇,勇於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就一定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曾有一位偉人說過,發展才是硬道理。今天,市場經濟卻教會我們,“適者生存”也是一個硬道理。
因此適應便是金。正是在不斷的適應中,我們堅定了意誌、磨煉了毅力、增強了自信、培養了才幹、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豐富了閱曆,從而不斷成長,不斷成熟。也正是在不斷的適應中,我們咀嚼了酸甜苦辣,遍嚐了人生百味,飽覽了人生風景,體驗了成功喜悅,從而充實了人生的內涵,豐富了生命的色彩。
優勝劣汰,鼓勵競爭,鼓勵公平的競爭。這樣才能激發人的鬥誌,激發人的潛力,也隻有如此,我們才能從風雨和坎坷中學會適應,在適應中去顯現人生的風流,譜寫人生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