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華爾街日報》上,有一篇這樣的文章:
“沒有別人比媽媽更了解你,可是,她知道你有幾條短褲嗎?”
然而,喬基國際調查公司知道!
“你媽媽知道你往水杯裏放多少塊冰塊嗎?”
可是,可口可樂公司卻知道!
可以看出,在經營管理上,國外的某些公司為了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對消費者有關情況的了解,竟然超過了母親對兒女的了解。有的甚至是連消費者本人都不甚知道或者從來沒有了解過的東西或事情,他們卻了解得一清二楚,幾乎是毫厘不差!
例如:可口可樂公司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知道人們在每杯水中平均放3.2塊冰塊,每人平均每年看到該公司的69條廣告。
又比如說,麥當勞公司通過市場調查,準確地知道在某個國家,每人每年平均吃掉156個漢堡包、95個熱狗。而漢堡公司更是絕妙,它曾經秘密地調查過,消費者在使用衛生紙時是疊起來用還是折起來用,甚至還有各自的比例是多少的記錄。
美國的73%的企業都有非常正規的市場調研部門,專門負責對產品的調查、預測和谘詢工作,每一個產品在進入新市場時,都要進行專門的市場調查,就是為了及時了解到消費者的使用情況。
非常顯然,“知己知彼”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深入細致的市場調查,這也是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的主要依據,如果不進行深入細致的市場調查,決策者又怎麼能夠做到“知己知彼”呢?做出正確無誤的決策更是不可能的了。
無論做什麼事情,“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指導思想都是十分重要的。這個道理似乎人人都非常明白,但是,在經營管理的實際操作中,能夠真正地做到知己知彼的人似乎沒有幾個。
在廣州,有一家用電器公司認為南非既然是非洲國家,一定非常熱,因此就隻帶去了冷風空調器,當到了南非後,才發現天氣非常冷!後悔當初沒有帶冷熱兩用空調器去。
還有一家企業更為離譜,南非根本就不種植甘蔗,而帶去的參展產品竟然是甘蔗大砍刀。
類似這樣可笑的“知己”不“知彼”的例子有許多許多。
雖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經典智慧名言是我們的國粹,但是有許多的老外對這一智慧卻比我們的一些國人更為精通,運用得更為細致,更加深入,在運用上更是值得稱讚。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衣冠楚楚的外國人小心翼翼地敲開了北京市朝陽區一家普通居民的大門。這個外國人在主人的熱情引導下,進屋後不僅仔細地觀察了這套居室的布局和廚房、衛生間的結構,而且還認真仔細地了解家中各種家電的品牌、功能,還向主人詢問了有關購買和使用這些家電的具體情況。看到這位客人對所有家電都非常感興趣,主人感到十分驚訝,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位客人就是瑞典伊萊克斯公司的首席執行總裁!
出乎意料的是,跨國公司的執行總裁竟然親自深入普通老百姓家搞市場調查,對於我們的許多人來說,這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外國人卻把這看作是一種必需的工作程序。從這裏可以看出,他們對“知彼”的重視程度。
人們曆來都視“知己知彼”為經營決策的前提,同外國人相比,我們的決策者在這一方麵做得究竟如何呢?我們應當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比如:是否對國內外的市場行情了解得很仔細、很深入?是否對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和消費心理了解得很透徹?是否對競爭對手的各種情況明察秋毫、了如指掌?是否對目前的潛在市場具有準確的預測和估計?類似這些都需要我們好好反思一下。
從1997年開始到現今,又有一家大型外資企業大踏步地成功進入了中國市場。剛開始,該公司的廣告詞就隻有簡單樸實的六個字:尊重人,看重人。再加上一個非常醒目的CIS形象而已。
當人們熟悉這個CIS形象之後,或者說是這個品牌形象已深人人心後,在家電市場上,我們會發現這個品牌的一係列產品有十多種,驚訝之餘,同一品牌的係列辦公用品又鋪天蓋地而來;緊接著,可以說是在全國所有的化妝品商場上,在非常顯眼的位置上開出了同一風格的品牌專櫃,從粉底霜到睫毛膏,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漂亮玻璃瓶一應俱全,應有盡有,十分搶眼,眾多愛美人士對此都強烈地關注。
對於這些鋪天蓋地、整齊劃一的鋪貨行動,可以看出當時運作市場的人並不是等閑之輩,而是一群非常了不起的營銷精英。
他們為什麼能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迅速成功地占領市場呢?原因很簡單也很複雜,那就是他們對中國市場的調查研究下足了功夫,做到了真正的“知彼”:對消費者有深入細致的了解和把握。
從這個例子來看,我們會很容易明白,“知己知彼”是商家做出正確決策的前提,它應當成為商家的座右銘,應當是商家經營決策的基本法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