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日新月異潛力無窮(2)(1 / 3)

上半場順風順水的米蘭人就已經以三球領先,在任何人看來成功都已經屬於紅黑軍團了。但是,領先使他們放鬆了警惕,心態“鬆弛”了下來。卡卡被對方最後一個防守球員放倒錯失單刀的機會也不覺得可惜——畢竟3:0了!杜德克撲球脫手,卡福想都不想就是一腳抽射——畢竟3:0了!這些非常可怕的細節為接下來的崩盤埋下了伏筆。

結果傑拉德、斯米切爾、阿隆索給了米蘭致命的三刀,15分鍾內完成了不可思議的逆轉奇跡,這無疑是米蘭最痛苦、最刻骨銘心的15分鍾。

利物浦的確打出了士氣,他們用主動的心態、永不服輸的韌勁兒去爭取一切“可能”,他們拚了。與其說是他們超水平發揮,不如說是紅黑軍團“主動”放棄了對於勝利的渴望,造成了自己的失敗。

球場上如此,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嚐不是這樣呢?隻有主動地把握自己生命之舟的舵,才能夠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才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曆數國內外那些大名鼎鼎的成功人士,哪一個不是主動地把握著自己的生命之舟,操縱著自己的命運之舟走向成功?微軟的比爾·蓋茨,中途從哈佛棄學,創建自己的公司;網易的丁磊、盛大的陳天橋……無一不是他們的主動進取造就了他們的成功。

1992年,原在江西寄生病蟲研究所診斷研究室工作的袁建華,以訪問學者的身份進入哈佛大學生物醫院,主攻傳染病與免疫專業。5年後讀完博士,他的老板發話:“在哈佛,以後你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當年一到美國時,唯恐自己留不住,第一年到第三年都拚命工作。”袁建華說,“一旦老板這樣說了,我就似乎看到自己以後的生活,不外乎一棟房子、一份工作,一直就這樣了。”

他對這種下半輩子完全能夠預見的生活安排感到恐怖,於是決定放棄目前的工作,離開哈佛。為解決自己的移民身份,他於1997年移居加拿大並成立了一家公司。但他當時認為自己在國外發展並沒有多少優勢。

“首先,我當時已經46歲了,在國外年齡偏大。美國人一般差不多都是30到35歲出成果。”他說,“但這樣的年齡在中國還有優勢。”類似的,他認為自己的英語、社會活動能力與當地人相比,肯定處於劣勢,而到了中國,這幾項劣勢又自然逆轉成優勢。

事實也證明了袁建華的主動選擇為他自己打開了成功的大門。

1998年8月,經過認真考慮的袁建華帶著自己的積蓄回國創建廣州傑特免疫診斷製品有限公司。

他決定選擇專門開發、生產、銷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快速診斷技術,第一個產品就是艾滋病快速診斷試劑盒。這種試劑盒診斷艾滋病非常方便,隻要將一滴血滴在上麵,15分鍾就可以出結果。

隨著中國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在人群中篩選和檢測出艾滋病患者顯得越來越緊迫。據估計,現在艾滋病快速診斷試劑盒的市場容量是5億元,每年將以30%的速度增加。

2001年,袁建華又成立了廣州潔特生物過濾製品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細胞培養瓶(板、皿)、酶標板、過濾器和移液管等實驗室一次性耗材中高端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

“我沒有別的本事,我隻想當個高級搬運工,把美國最好的東西搬過來。”袁建華說。他以前在國內做生物醫藥研究時,經常需要培養活體細胞,而培養器皿都是重複性使用,這樣使實驗結果容易受到影響。而美國都使用一次性產品。

作為國內第一家研發一次性細胞培養器皿的公司,袁建華對自己的先天優勢感到慶幸。他說:“我是做生物的,我弟弟是做材料物理的,兩人合作起來正好攻克這個難關。”

通過低溫等離子改性技術,潔特生產的培養細胞高分子材料,在投放市場三個月內銷售收入就達到100萬元。現在,潔特在加拿大和中國建有10萬級淨化車間,年產能力1000萬件。

生活隻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慢慢去改變,命運隻能依靠自己的思辨去把握。別等待奇跡的出現,生活不是電影和小說,它是沒有奇跡的,生活是最真實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成功要靠自己去把握。

狼道智慧之九十六:良好心態,創造新高

有人曾經問愛因斯坦:“您老可以說是物理學界空前絕後的大人物,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為什麼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

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然後對那個人說:“在目前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裏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於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麵小,他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這一周長大,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其實何止是愛因斯坦,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不會對自己的成績滿足,他們不斷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起點,攀上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