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在兒童“學”的起點上
專題
主持人語
“教”最終要落實到“學”,落實到學生的發展上。不管我們追尋什麼樣的教育,采用什麼樣的方法,選擇什麼樣的教學資源,關注兒童的發展總是我們永恒的價值追求。
教在兒童“學”的起點上,就是站在兒童的立場上,改變以往固定的思維方式,從兒童的角度審視教材,設計學習活動。
設計教學,備教材與備學生,兩者不可偏廢。然而很長一段時間裏,研究教材成為教師最主要的工作,因為研究教材可感、可知、可憑借,因為研究教材能展示教師的學識。教材因此被開掘得愈加深入,而學生不知不覺地被放到了一邊。我們發現,當前很多小學的課堂教學並沒有真正地教在學生“學”的起點上,而是教在教師自己的興奮點上,教在自我經驗上,教在教案上,教在習題上,甚至教在考點上……教學一旦建立在教師“視點”之上,離開了對學生的研究,最好的設計也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如何在教學之前合理研製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如何從學生原有基礎出發,促進學生全麵發展?這是教學研究與實踐必須麵對的問題。研究教學起點給我們找到了一條解決某些問題的有效途徑。圍繞“教在兒童‘學’的起點上”,我們展開了一係列的研討和實踐,希望能引發您的進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