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陳寅恪在美國初識吳宓時,曾對他說過這樣一番話:“學德不如人,此實吾之大恥。娶妻不如人,又何恥之有?娶妻僅生涯中之一事,小之又小者耳。輕描淡寫,得便了之可也。不誌於學誌之大,而競競惟求得美妻,是謂愚謬。”(《吳宓日記》,第2冊,第35頁)此可謂是陳對婚戀家庭生活的徹悟之言。但“千古多情的吳雨僧”(顧毓琇語)不但未能領悟陳氏所言之義理,反而欲火攻心、心亂情迷不能自製,終於做出為追求毛彥文而不惜與發妻陳心一離婚,並拋下三個女兒的絕情事。1929年9月15日,吳宓於《大公報》和《新聞報》登出離婚啟事,隨後作《九月十五日感事作》詩一首:
早識沉冥誰入俗,終傷乖僻未宜家。
分飛已折鴛鴦翼,引謗還同薏苡車。
破鏡成鱗留碎影,澄懷如玉印微瑕。
廿年慚愧說真愛,孤夢深悲未有涯。
離婚之後,吳對毛更加癡情,曾三下江南,一年歐遊,其間苦苦追求毛彥文又反複無常,終於一無所獲。情急之下,吳宓於1931年作詩在《大公報》發表,即:《吳宓先生之煩惱仿沙克雷所作<;反少年維特之煩惱>;四首》。
一
吳宓苦愛毛彥文,三洲人士共驚聞。
離婚不畏聖賢譏,金錢名譽何足雲。
二
作詩三度曾南遊,繞地一轉到歐洲。
終古相思不相見,釣得金鼇又脫鉤。
三
賠了夫人又折兵,歸來悲憤欲戕生。
美人依舊笑洋洋,新妝豔服金陵城。
四
奉勸世人莫戀愛,此事無利有百害。寸衷擾攘洗濁塵,諸天空漠逃色界。
此詩一出,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大嘩,當時主張新文化的人在思想上往往流於憤激,對待傳統文化的維護者一概斥為保守。在批評對方觀點時,也常常帶有人身攻擊的意味。吳宓曾聲明:“你們攻擊我的學術,那麼來吧,要是攻擊我的名譽,我吳宓本無名譽可言,隨你們去。”盡管吳氏做出對攻擊者不屑一顧狀,但報刊抓住這一花邊新聞繪聲繪色地大肆渲染,使吳的同僚友好大感跌份和無聊,於是有了金嶽霖受朋友之托出麵做吳的“政治思想工作”,並勸吳“我們天天早晨上廁所,可是,我們並不為此宣傳”而使吳宓勃然大怒,拍著桌子高聲嗬斥老金“你休在這裏胡言亂語,我的愛情不是上廁所,廁所更不是毛彥文”等驚人一幕。
當吳宓決意與陳心一離婚,並幻想著與毛彥文結婚,或一棍撬二門時,吳的好友馮友蘭曾以評論的口吻預言道,吳此舉之結果為“兩頭落空”,蓋謂其“既失心一又不得彥也”。(《吳宓日記》,第4冊,第295頁)可惜吳在未能領會陳寅恪那至理名言的同時,又沒有重視馮友蘭的警語,其結局正如吳宓在自題詩中所言,真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也。
[9]《吳宓日記》,第2冊,吳學昭整理、注釋,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出版。
[10][12]宗慈《陳三立傳略》,載《民國人物碑傳集》,團結出版社1995年出版。
[13]陳流求、陳美延《先父陳寅恪失明的過程》,載《永遠的清華園——清華子弟眼中的父輩》,北京出版社2000年出版。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