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後,那種隻管個人門前雪,不管集體瓦上霜的情況得到了徹底改觀。
根據新形勢、新對象、新特點,經過深入思考分析,借用崗位責任製,案例中的班主任把班務工作化整為零,分配給每個人,讓每個學生有事幹,每件事有人幹,形成同抓共管的新局麵。由此看來,如今在新形勢下有必要采取新的舉措,不能一味走老路了。
講究用權之道,明晰用權原則
作為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班主任全麵負責班級管理工作,種種管理皆需要班主任起到職責範圍內的支配作用,因而,中小學班主任也要講究用權的方法和用權的藝術。
何為用權之道、用權藝術?就是中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實戰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效地把主觀同客觀高度統一起來,遵循用權原則,創造性地動用權力,有效地開展班級管理的方法。
班主任用權原則有以下幾方麵:
民主原則。班主任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要體現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走群眾路線,充分發揮班委會的作用,增強民主意識、平等意識和民主作風,集中集體智慧,實行民主管理。
依法原則。班主任要在國家和地方有關教育法規、製度、方針、政策許可範圍內,正確行使權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此,班主任必須認真學習有關法律和方針政策,增強法治意識和依法用權的自覺性。
廉潔原則。班主任在運用權力時,不能以權謀私,要在自己職責範圍內更好地為全班同學、家長和任課教師服務。對於班主任來說,沒有無責任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責任,但權利絕不是班主任謀取個人私利的工具。
班主任運用權力,其一,要對班裏的大事心中有數,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於抓班級的主要矛盾,統一調度,形成合力,有效地對主要矛盾實施控製,進而推動大事的解決。其二,製定班級重大決策,必須搞好和班委會、任課教師的內部協調。因為一項重大決策在提交班委會或任課教師會討論時,往往會產生意見分歧。班主任要有充分思想準備,做好各環節、各方麵的工作,統一思想認識。因此,班主任事先要搞好預測,要有預案,做到心中有底,會前和班委會成員、任課教師通氣,通報情況,征求意見,搞好溝通;會上出現不同意見,班主任要及時說明,搞好協調,允許保留意見;會後要做好思想工作。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活動方式要求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製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班級管理也應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從資源利用的角度看,班級管理的過程實質是班主任利用物質的、精神的、製度的資源,引導學生實現班級管理目標,達到育人目的的過程。這些資源包括班級管理中運用的人、財、物、信息、思想、文化、製度、機構,如班主任和班幹部投放的時間和精力、班內的各項規章製度等。在這一過程中,必然要求提高效率,實現集約化管理。有的班主任不善於放手管理,事無巨細,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天忙得不亦樂乎,看似夙夜在公,實則效績平平,資源被大量浪費。
班級管理模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要求班主任關注班級管理中投入的資源(時間、精力等)與產出效益(實現班級管理目標)的比例關係,追求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效益。對班級管理中使用的人力資源,包括班委、團支部、科代表、小組長等,要對他們加強培訓,增強他們的管理能力。對班規班紀等製度資源要有一個合理的設計,達到高效利用。
權力本身具有一種潛在的影響力,班主任在行使權力之前,要善於利用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利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集體輿論,采用誘導或警示等方式,先在班級造成一種接受與服從權力的心理氛圍,這時再行使權力,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接受與服從。任何心理活動都會受到周邊環境和各種情況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在用權時應當考慮當時的情境因素,根據具體的情境采取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班主任要教育和管理好全班幾十個學生,的確是一項複雜而繁重的任務,全班幾十個學生自然是個性不同,因此班主任在行使權力時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處理。
隻有孜孜不倦追求的人才具有高尚的情操,並能獲取藝術的真諦,登上教育的光輝的巔峰。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具有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好的藝術品可以淨化心靈,陶冶性情,喚起人們內心崇高美好的思想感情,增強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班主任在組織各種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創造性,有魅力,這樣才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塑造美的心靈。這種情感的陶冶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內心的道德觀念,而且可以使師生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縮短彼此的距離。列夫·托爾斯泰說:“在自己心裏喚起自身感受過的一種情感。然後運用動作,線條顏色或語言表達的形式,把情感傳遞出來,以使旁人可以感受到那種情感——這就是藝術的活動。”顯而易見,班主任工作也必須是講究藝術的活動,班主任用權時更是一種講究藝術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