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而不撒手
我們說,一個聰明的班主任要勇於放權,善於授權。那是不是說,授權後班主任就可以不管不問了呢?當然不是這樣的。
有這麼一個曆史故事:
魯國有一個人叫陽虎,他經常說:“君主如果聖明,當臣子的就會盡心效忠,不敢有二心;君主若是昏庸,臣子就敷衍應酬,甚至心懷鬼胎,但表麵上虛與妄論,然而暗中欺君而謀私權。”陽虎這番話觸怒了魯王,陽虎因此被驅逐出境。他跑到齊國,齊王對他不感興趣,他又逃到趙國,趙王十分賞識他的才能,拜他為相。近臣向趙王勸諫說:“聽說陽虎私心頗重,怎能用這種人料理朝政?”趙王答曰:“陽虎或許會尋機謀私,但我會小心監視,防止他這樣做,隻要我擁有不致被臣子篡權的力量,他豈能得遂所願?”趙王在一定程度上控製著陽虎,使他不敢有所逾越;陽虎則在相位上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能,終使趙國威震四方,稱霸於諸侯。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授權後班主任還要控製。
班主任在授權的同時,必須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控製。因為中小學生尤其是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時期,情緒大起大落,經常180度大轉彎,表現出不穩定性,這是中學生情緒的特點。班主任在授權給學生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學生們的情緒特點,授權後還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和控製,力求不影響到班級的整體建設。
班級管理工作的對象是正處在成長中的學生。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麵很多。在小學裏,班主任管的事情小到學生的坐立行走,大到學生的思想動態、情緒波動、班級文化建設、班風建設等等,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要參與者。但是,有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喜歡唱獨角戲,對學生管得很嚴,早晚跟班,事必躬親,大事小事都要管,一刻也不讓學生離開自己的視線,他們在背後不是被學生叫做“保姆”和“管家婆”,就是叫做“警察”。有這種管理風格的班主任,一方麵造成學生依賴性強,創造性和獨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能力,有班主任時和沒有班主任時完全兩個樣;另一方麵,班主任常常圍著學生轉,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陷入沒完沒了的瑣碎雜事之中,根本無暇在提高自身的教學工作水平上下工夫,不利於班主任自身的完善和發展。
“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從根本上說,就是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做到“管放結合”。
具體而言,班主任不僅僅要參與班級管理,還要讓學生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班主任做好“總指揮”即可。班主任管的方麵主要包括:為班級製定長期的目標,形成和把握班級工作的整體思路;培養一支得力的學生幹部隊伍,並對他們加以指導、監督;做好全體學生及個別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致力於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協調多方麵關係。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班主任要大膽放手,把一些具體事務讓學生自己做。學生能做到的,班主任就沒有必要親曆親為了,比如說組織班隊活動等。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學生的能力,相信他們能夠勝任這些具體事務的管理工作。
要學生參與管理,並不意味著班主任可以對學生負責的事務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流;在必要的時候,班主任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實踐中逐步鍛煉和培養出來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權負責,分層管理,既有利於班級的建設與發展,又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
經典教育語錄
勞動最大的益處還在於道德和精神上的發展。這種精神發展是由和諧的勞動產生的,它應當構成無產階級社會公民區別於資產階級社會公民的那種人的特質。
——馬卡連柯
勞動的崇高道德意義還在於,一個人能在勞動的物質成果中體現他的智慧、技藝、對事業的無私熱愛和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同誌的誌願。
——蘇霍姆林斯基
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強有力的促進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進心。
——蘇霍姆林斯基
在我們的社會中,勞動不僅是經濟的範疇, 而且是道德的範疇。
——馬卡連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