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慧眼識珠,請合適的人上崗(1)(2 / 3)

1.正常的認識能力

認識是指人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路曆程,包括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學習等心理現象。班幹部應具有正常的認識能力,即要求具備敏銳的感知能力,較強的記憶力,良好的思維力,豐富的想像力,清晰的表達能力和較強的理解能力,這些能力表現在班幹部的學習和工作中,通常具有較好的方法和效果。

2.健康的情緒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是人的心理活動的核心。良好的情緒有利於人的軀體保持健康,而不良情緒則使人心理活動失衡。健康的情緒主要指:首先,積極情緒占優勢,班幹部應保持樂觀的情緒,這樣,既可使人充滿活力,也可以消除學習、工作帶來的疲勞和不適應;其次,要合理調節情緒。班幹部凡遇到工作不順心時會情緒低落,焦慮萬分,如果不進行合理調節,就會對學業成績和工作效率造成影響;第三,情緒要保持穩定。在一定時期沒有特殊刺激的情況下,班幹部的情緒應相對穩定。如果無緣無故情緒波動,喜怒無常,顯然是情緒不健康的表現。

3.堅強的意誌

意誌是推動人們采取各種行動,克服困難,達到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意誌堅強者具有較強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製力,能夠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機智靈活地克服困難和坦然地麵對挫折;而意誌薄弱者缺乏主動性,優柔寡斷,害怕困難和挫折。對於班幹部而言,必須具備堅強的意誌,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能主動製定目標,才能百折不撓地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4.良好的人際關係

班幹部要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關係,不以自我為中心,不自私自利,心中有他人,能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並能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與他人交往,與人為善;有一定的獨立性,自主性,不依賴別人,不屈從別人,不嫉妒別人,不固執己見。如果班幹部對人際關係適應不良將會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影響心理健康,甚至導致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從而影響甚至阻礙才能的發揮和社會價值的體現。

此外,班幹部的心理素質還包括健康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以及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等,隻有將上述各方麵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構成健全、健康的心理。無論哪一方麵的因素喪失,都會危及心理健康,導致心理障礙。

四、一定的組織能力

所謂組織能力,是指為了有效地實現自己的各項計劃目標、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把活動的各個部分、各個環節,從縱橫交錯的相互關係上,從時間和空間的相互關係上,有效地、合理地組織起來的能力。學會組織就是要求班幹部要學會組織各種豐富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和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對於班幹部而言,組織水平對其生活、學習和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作為溝通班內同學、班主任、任課老師、學校的紐帶和橋梁,又是班集體的領導核心,就要隨時準備接受學校和老師們交給的任務,就得隨時準備籌劃組織班內活動,因此,學會組織,擁有組織能力對於班幹部來說,簡直是太重要了。而且,學會組織有利於提高班幹部自身的素質。如果班幹部具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並能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發揮,就能使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有序、高效地進行。

組織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高的,它需要班幹部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去日積月累。當然,究竟什麼樣的學生可以當班幹部,這本身就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需要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慢慢探索。還是那句話:世上沒有絕對的東西,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遵循必要的選拔原則

一個班級是不是具有凝聚力,首先要看這個班級有沒有一支過硬的班幹部隊伍。少年兒童不是天生的“幹部材料”,所有的“好幹部”都是班主任心交心、手把手教出來的,都是班主任大膽放手讓他們在實踐中磨煉出來的。班幹部的素質和能力不僅關乎現時班級的走向,而且關乎他們自己將來人生的走向。研究表明,世界上大多數卓有成就的政治家和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在他們的學生時代都擔任過班幹部。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他們當年的班主任和老師培養了他們。那麼,班主任應該選用哪些人擔任班幹部呢?

班幹部選拔培養要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第一,選拔任命班幹部要遵循公平競爭、民主選舉原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班主任要相信,每個學生都具備擔任班幹部的潛質,應該給每個同學創造機會。在剛剛接手一個新班級的時候,班主任不要忙於任命班幹部,可以采取每人擔任一天班長、每人擔任一天學習委員、每人擔任一天勞動委員的辦法,一個星期讓全班同學評議一次。等到人人輪過一次,班幹部的人選自然就會水落石出,這時候通過班主任和全班同學的民主選舉就可以選拔出稱職的班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