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下麵這個案例:
2004年9月我擔任高一(2)班的班主任。這是我第一次當班主任,心裏充滿了壓力。
我們班是文科班,來到班上的都是數學和理化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們的學習習慣很差。作為班主任,我首先想到的是要樹立班風,弘揚正氣,培養得力的班幹部隊伍,讓學生管理班級,讓學生幫助學生,讓學生帶動、感化學生。因此一定要選好班幹部,用好班幹部,充分發揮學生幹部的帶頭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形成班級凝聚力。
班長是個重要角色。選得好,的確能幫助我管理班級,改變班風;選得不好的話,不但起不到帶頭作用,說不定還會影響我的工作。我反複思忖著,最後把想法停留在小華身上。她雖然成績不是很突出,但是她為人正直,從同學口中得知她做事也認真,對老師和同學有禮貌,能與同學們和睦相處,而且在學習上也比較刻苦踏實。這樣我就開始有意識地注意她的學習和行為。
一天放學後,我把小華同學叫到辦公室裏談話,把我的想法對她講了以後,她默默無語,直到最後臨走時,也沒有回答我。
兩天後的一個中午,我又找她談了一次話,這次我開門見山說:“小華,老師上次對你講的話,你考慮得怎麼樣?我覺得你做班長最合適,同學們也非常喜歡你……”這次談話又成了無言的結局。當天晚上,我接到小華媽媽的電話,意思就是怕影響學習,做班長事情很多,而且要得罪人,吃力不討好。還說,自己的女兒特別膽小,根本不會做事,她什麼也不會幹,在家連件衣服都不洗,你對她的關心,我們表示感謝。我們做家長的隻希望她把學習搞上去,能考個好學校,她的學習成績還不理想,所以讓她當班長不會有人聽她的。
這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這不能怪家長,也不能說學生自私,是目前的考試製度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於是我決定到小華家家訪。家訪中,當我知道該生的學習成績和家庭情況後,我向家長提出了四點意見:
第一,如果班風不好,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損失,孩子也不能安心學習,沒有好的班風就不能保證課堂紀律,我做班主任的也不可能每節課都去看你們上課,隻有先把班風搞好了,同學們才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第二,至於小華的學習,我會盡我的最大能力去幫助她,其他科我會對其他老師講,一定對她多照顧,家長隻管放心。
第三,做班幹部可以增強孩子的上進心,對自己應該有更高的要求,從而可以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再說給孩子鍛煉的機會也是好事,對她以後獨立生活是有好處的。
第四,在工作中,老師會全力支持孩子、幫助孩子,有什麼困難隨時可以找我。
聽了我的話後,小華的媽媽說:“老師能這麼說,我們很感動,那就先讓她試試吧!”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多次在班級中對班幹部進行表揚,特別對班長的工作進行肯定,組織班幹部開會,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要把學習成績抓緊;第二,要起模範帶頭作用;第三,要身正,不怕受挫折,不怕得罪同學。
在後來的工作中,由於我和小華同學的交流比較多,我發現小華同學的工作能力確實很強,她對班級工作認真負責,每一件事情都做得非常仔細,把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下去。平時我要求班幹部定期開會,主要是彙報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或者阻力,聽聽他們在班級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措施,並通過他們知道班級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學生的思想動態,讓班幹部積極配合並支持小華同學的工作,對班幹部提出高標準嚴要求,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在班級中起模範帶頭作用。而這些工作或者說是要求在她的身上都得到了體現,在每周的班會課上,讓班幹部到講台上發言,談工作體會、談班風建設,其目的就是要樹立班幹部的威信,講正氣,講公道。在第二學期中,我們班級開了一次以“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為主題的班會。在會上,同學們發言比較熱烈,講團結、講學習、講正氣,特別是班幹部隊伍比較得力,在班級中能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我想這跟班長小華同學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
通過這個案例使我們認識到:首先,要選拔培養學生班幹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師要對學生付出真心、關愛、支持。其次,每個人隻有在鍛煉中才能成長、成熟,老師是學生的領路人,要正確引導,真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再次,當班幹部不是像有的人擔心的那樣浪費時間、影響學習,而是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最後,老師要積極鼓勵班幹部,對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更關心、更愛護,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