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調整應在開學一周內完成,以免引起學生情緒波動。
(5)每次調整不宜超過半數,並保持班長、勞動委員、體育委員相對穩定,以保證班級工作的質量。
(6)新幹部要先培訓後上崗。
(7)放手讓班幹部開展工作,班主任多從方法上給予指導,對能力弱的同學多給予關心和幫助。
(8)實行崗位責任製,一級向一級負責。遇到問題,組長解決不了,找分管幹部。分管幹部解決不了,找班長、書記。班長、書記解決不了,召開班委會,仍解決不了的,由班主任解決。努力營造出“誰該解決的問題,由誰負責,沒解決好,就是誰失職”的氛圍。
班長負責製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者,事必躬親不僅會操勞過度也有可能會事倍功半。管理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班級管理也是如此。為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有些班主任在教學中借鑒了企業管理中的“主管領導負責製”,試行“班長負責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所謂班長負責製是指班主任不在教室時,由班長全麵負責學習、紀律、衛生等班級管理工作,班長向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負責。班長負責製實行層層負責,即學習委員、生活委員、紀律委員向班長負責,由他們具體管理班級的學習、衛生和紀律,最後由各學習小組組長向學習委員、生活委員、紀律委員分別負責。也就是說,如果班級的紀律出了問題,班主任不是直接找紀律委員而是追究班長的責任,而班長再追究紀律委員的責任。
一、班委建設是班長負責製的靈魂
高素質的班委,特別是高素質的班長是這一製度能否成功的關鍵。所以,在班長人選問題上一般由班主任提出擔任班長的條件,然後由全班同學選舉產生。例如,某班由於班裏學習好、負責任、熱心幫助他人的同學不多,最後,同學們選有威信、責任心強的趙虎出任班長,選學習優異的劉娜出任學習委員,選敢作敢為、為人正直的劉強出任紀律委員,選聰明果敢、有較強觀察力、做事認真負責的劉明出任生活委員。
二、權責分明是班長負責製的精髓
班委成立後,各班委成員的權限,即在班主任不在時,班長全麵負責,無論有什麼問題,班主任隻追究班長的責任;學習委員、生活委員、紀律委員等則是班長追究的相關責任人;具體責任則落實到各個小組長身上。例如,有一位同學數學作業沒交,數學老師隻找班長,而班長隻找學習委員,學習委員就隻能追究這位同學所在小組組長的責任,這位組長最後追究這位同學的責任。各班委成員在管理自己所負責的工作時,班長亦為被管理的對象。如班長不服從管理,可直接追究其所在學習小組組長的責任。即形成下級班委成員隻向上一級班委負責的情形。如此一來,各班委成員的工作量都較為均等,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充分的信任——班長負責製的基礎
班長負責製初步建立後,班主任對班委成員尤其是班長應給予充分的信任。例如,班主任在簡單地告訴了班長一些注意事項後放手讓他去幹。這樣能夠充分調動班長和其他各班委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他們各自的聰明才智,突顯學生在班級管理上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同學們團結協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四、獎罰分明的製度——班長負責製的生命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委的建立隻是班長負責製的硬件。這一製度的軟件——獎罰分明的班規是班委對班級進行管理的工具,也是全班同學的日常行為規範。它應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基礎上,根據班裏的實際情況予以細化,添加一些操作性較強的規定。
五、班長負責製的適用範圍
班長負責製對班委各成員要求較高,對班長更是如此,所以班長負責製適用於小學五、六年級以上。因為,這一階段的小學生才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分析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合作和協調能力,責任心才能得到初步的培養。
如果在班級管理中,堅持使用班長負責製,並注重將管理學精髓彙入其中,使班委成員各司其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高班長和班委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及聰明才智,突顯學生在班級管理上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