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長組閣製
班長組閣製是班幹部選拔環節的一個創新做法。即它不是由學生選舉產生所有的班幹部人選,而是通過競選,隻產生班長人選,再由班長負責挑選能夠配合自己工作的學生擔任班委,實現組閣。班長組閣製通常與“月述職製度”配套使用。
請看下麵的案例:
在李老師的班級裏,一個同學能不能擔任班幹部,擔任什麼崗位的班幹部以及擔任多長時間的班幹部,不是由老師說了算,而是由學生說了算。“班長組閣製”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步驟1:推薦班長候選人。每個自然小組推選一個候選人,其他同學也可以自薦參加。
步驟2:推薦理由闡述。由小組選出一個代表,綜合描述本組候選人的特點,給出推薦的理由。自薦人由其同桌代為闡述。
步驟3:候選人發表競選演講。
步驟4:全體同學無記名投票,並當場唱票。
步驟5:得票前2名,擔任班長和團支書記(中隊長),並由他們負責組閣,確定其他班幹部的人選。
步驟6:組閣的名單提請全班審議,並投票通過。如果半數以上同學不同意,必須重新提出組閣名單。
步驟7:各崗位由一名班幹部代表進行工作計劃彙報,並按計劃開始正式的班級管理工作。
“月述職製度”是指班幹部按崗位每月對全班進行一次述職,即把本月自己崗位所做的工作,向同學做彙報,並提出下個月的工作計劃,由全體同學無記名投票,如果得票達到半數以上為合格,3/4以上為優秀,半數以下為不合格。合格者繼續留任,優秀者由班級給予一定的獎勵,不合格的班幹部自動下台,由上次選舉的第3、4名順次填補(如果第3、4名已經是班幹部,則順延,全部候選人用完,則由班長直接任命)。
班長組閣製適合班級中有明顯的領軍人物或是中途換屆時使用,它的優點在於班幹部隊伍向心力強,工作效率高,但要防止學生非正式團體的負麵影響,班主任對班長的組閣要有引導。
班幹部的罷免
對班幹部的罷免,班主任應當謹慎從事。學生是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如果班主任簡單從事,把罷免的過程變成了傷害其自尊的過程就錯誤地理解了罷免的意義。如果班幹部是通過全體學生參與選擇的方式產生的,那麼罷免也不能班主任一人說了算,也要通過全體同學參與的方式進行。
班主任應當把罷免班幹部的過程,變成既讓班幹部認識自身問題或錯誤,又使他心悅誠服、心中充滿光明和希望的過程。能做到這一點,那麼班主任對班幹部的罷免就是成功的。
我們來看下麵的案例:
有天下午放學後,留下做衛生值日的小組多數學生“神情激動”,紛紛向我反映組長不稱職,要求予以撤換。我說:“做完值日再說。做完值日咱們開個全組會,研究研究。”他們迅速麻利地完成了任務,迫不及待來到我旁邊要開會。
這個小組7個學生,我讓他們按順時針方向逐一發言。在他們發言前,我先說了幾句話,大意是據我觀察,劉玉明同學擔任組長以來,工作還是認真勤懇的。但學生們的發言意見卻跟我的看法不同,概括起來就是組長分配任務不合理,希望換組長。
在劉玉明同學在場的情況下,我決定讓他們全組表決,結果是全票通過要求撤換組長的決定。接著開始確定新組長。我說:“咱們還是大家提名,大家表決。”
全組共提名陳穎、陸茜、周夢琪等三個人,征得大家同意,從候選人周夢琪開始進行表決。我說,三個候選人,你同意誰,我說到她的名字時,你就舉手。注意,每個同學隻能舉一次手。接著我說:“同意周夢琪擔任組長的同學請舉手。”大家都舉起了手,而其他兩名同學均沒有通過。
我宣布周夢琪為新組長。大家鼓掌表示祝賀。最後我說了幾句話,祝賀新組長誕生,感謝原組長幾個月來認真勤懇的工作,希望新組長能發揚這個優點,把組裏的工作分配好組織好,帶領大家不斷進步。
這次“罷免”沒有留下後遺症,我感覺還是比較成功的。
總之,如案例中的班主任一樣,罷免班幹部一定要做好善後工作,盡量不要傷及學生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