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有一雙善聽的耳朵
學生違反紀律之後,不少班主任總是情緒激動地大聲嗬斥學生,指責他的不是,尤其是有些學校用量化管理,把學生違反紀律的次數和班主任的津貼掛鉤,這更刺激班主任的激動情緒,於是,很多憤激之語張嘴就來。其實,學生之所以成為班幹部,就是因為他犯的錯誤比別人少,他得到比別的同學更多的信任,同學們選他當班幹部,班主任也認可了。他犯錯誤總有他的原因,我們不妨多點耐心,靜靜地傾聽學生陳述理由:也許他家有事,上課遲到了;也許他路遇同學,耽擱了;甚至會一時抵製不住誘惑,上網吧了;也許他和同學鬧矛盾了,想走出教室散散心;也許他財物失竊了,衝動之下也想報複一下……
“上帝給我們一張嘴兩隻耳,就是讓我們學會傾聽的。”也許當你聽完他的陳述,情緒就會有所緩和,繼而找到處理的辦法。
3.要有一顆公正的心
班主任做事最忌諱的就是一碗水端不平,“兩套標準”,全班同學製訂的規章製度不可愛罰則罰、愛廢則廢。
4.要給予溫柔的安撫
懲罰之後,要及時地找犯錯誤的班幹部做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一個最基本的道理:紀律是一切製度的基石,組織與團隊要能長久存在,其重要的維係力就是團隊紀律。要建立團隊的紀律,首要的一點是:這個組織的領導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維護紀律。火爐麵前人人平等,誰摸誰挨燙。班級製定班規不是為了懲罰某個人的,而是為了約束大家的日常行為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懲罰不是目的,而是建設的手段。“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錯誤的班幹部依然是老師的好助手、同學的好榜樣。
“紀律可以促使一個人走上成功之路。”有位企業家曾說過:“領導者的氣勢有多大,就看他紀律性有多強。”一個好的領導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堅持及帶動團隊遵守紀律的人。所以,班幹部違反了紀律,就得一視同仁,按照班級規定行事,但處理前要了解原因,處理時要冷靜,處理後要及時安撫,讓全班上下心服口服。
對班幹部要嚴格要求,賞罰分明
對班幹部要嚴格要求,賞罰分明,是班主任在任用班幹部時應該注意的。班幹部的行為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因此要特別注意班幹部的言行,要求他們處處、時時嚴格要求自己。班幹部本身是學生,但與普通同學又有很大區別,所以對班幹部的要求要比其他同學更嚴格。比如:在穿著打扮上,不能穿奇裝異服,應保持樸素大方整潔的形象;在言談舉止上,不能說髒話,談吐文雅,舉止文明,時時關心同學;在學習上,要勤奮刻苦,並以自己的努力去影響周圍同學,帶動大家形成良好的學風;在紀律上,如果要求一般同學做到的,幹部必須先做到,等等。下麵就是這樣一個案例。
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比較積極、負責,能吃苦、肯幹,但脾氣暴躁。我們班每周都要評選學習最努力的、勞動最積極的、影響班集體的同學共三人。有一次,在影響班集體的同學中竟然有他的名字,而且還注明他經常口出髒話。由此我對他進行了嚴肅處理,並令其公開檢討,讓同學們感覺到班主任的公正;同時,也讓同學們對班幹部的誠實感到佩服,一定程度上對提高班幹部的威信還有很好的作用。
從上麵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班主任對於班幹部的嚴格要求不僅能夠促使班幹部的自律,從而進一步發揮班幹部在同學中的模範與表率作用,而且還能起到對整個班級班風與學風的無形引領作用。
此外,班主任還要對班幹部獎懲分明。對優秀學生幹部給予肯定和獎勵,在評定各級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員、三好學生等方麵應予以優先考慮。當然,對有違紀行為的或不稱職的幹部要及時指明缺點、錯誤,對其嚴厲批評,並限期整改,直至撤職。隻有獎,才能激勵班幹部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隻有懲,才能抑製不良行為的產生。
總之,隻有堅持對班幹部嚴格要求、賞罰分明,才能鍛煉學生的能力,才能充分發揮班幹部的積極作用。
遏製“拜官”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