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念(3)(3 / 3)

我們從整篇文章可以看出,教師談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自我中心),他並不怎麼了解學生的感受,好像對學生的感受也不大熱心。當朱×眼睛睜不開的時候,教師想到的是“……會不會有什麼危險?他可是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後天就畢業考試了,如果因此……”其實教師主要考慮的是自己該負的“責任”和“業績”。這雖然屬於人之常情,但畢竟是不夠的。如果教師換一種思路,注意學生的感受,則肯定早就想辦法解決周××欺負朱×的問題。朱×也就沒必要用裝假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了。於是這場風波就不會發生。

有人可能會說,教師工作那麼忙,怎麼能管得那麼細致?這不是細致不細致的問題,而是思路問題了。

當然,教師精力有限,不可能解決學生之間的所有矛盾,但是對於比較大的隱患,教師必須有所覺察。否則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會出大亂子。

更新教育思想,轉變幹部觀念

教師的學生幹部觀是其學生觀乃至教育觀的組成部分。傳統的學生幹部觀是將學生幹部視為一種榮譽,將“聽老師話”、“踏實”、“學習好”等作為學生幹部使用和評價的標準,並在管理方式上實行“任命式”、“控製型”和“終身製”。顯然這種觀念和模式難於適應當前素質教育需要。因此,教師更新教育思想,轉變學生幹部觀念,是學校學生幹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

一、教師的學生幹部觀應從“重使用”轉變到“重發展”上來

傳統學生幹部觀認為,隻有表現好、能力強和聽老師話的學生才能做學生幹部工作。這種觀念重視對學生過去表現的評價,實質上是一種重使用的觀念。現代學生幹部觀念認為,學校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場所,學生在學校裏學習、活動,應該充分地獲取包括管理、組織和交際等方麵的知識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得到發展。在現代教育觀和大課程觀下,“學生幹部工作”實際上是一門隱性課程和活動課程。因此,教師應著眼於培養、發展,著眼於未來,將“學生幹部工作”作為一門必修課,作為其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盡可能使每一個學生都受到教育和鍛煉,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和寬容心、責任感和自豪感、民主精神、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教會學生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和學會合作,增強活動、組織和管理的能力。由此可見,現代觀念將學生開展學生幹部工作看作是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所要求的,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教師的學生幹部觀應從“助手型”轉變到“主體型”的觀念上來

傳統學生幹部觀認為,學生幹部是教師的助手,其工作是教師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或者延伸。學生作為一個配角,他們的工作隻是教師管理意誌的體現。在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學生幹部僅僅作為“教師的代理人”、“媒介”或“輔助工”,在教師的影響下工作,發揮一點有限的作用。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學校教育的目的體現在通過教育和培養使學生自我發展的優化機製,一旦學生的這一“發展機製”形成、啟動並正常運轉起來,學生便可以通過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而促進和達到自我發展。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主體型”的觀念不僅成為學生幹部觀的重要內容,而且這一觀念所體現的把學生當作主體、把學生當作目的、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和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教師的學生幹部觀應從“服從型”轉變到“創造型”的觀念上來

在傳統的學生幹部觀念中,學生幹部工作僅被視為“職能型”、“事務型”的工作,學生幹部必須在教師的統一調度下,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履行職責,因而出現了許多惟命是從的學生幹部。現代學生幹部觀念認為,學生幹部工作具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它一方麵表現為學生幹部工作具有培養和造就人的功能;另一方麵,由於學生幹部麵對和置身於生機勃勃並富於變化的對象和環境,使得學生幹部工作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自主性和創新性。因此,教師應轉變傳統的學生幹部觀。一方麵對學生幹部進行引導,要求學生幹部在班級工作中積極思考,研究新問題,探索新方法、做出新成績;一方麵又為其營造一個能促進個性發展和自由創造的空間。同時,在學生幹部的教育和管理中,確立相應的管理和激勵機製,由“老三型”向“新三型”轉變,即摒棄那種使用上是“任命型”、管理上是“控製型”和評價上是“服從型”的陳舊模式,建立在使用上是“參與型”、管理上是“激勵型”、評價上是“創造型”的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