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班幹部談話,還要掌握一些談話的技巧。首先,談話要輕鬆隨和。班主任要以自己的努力,使談話一開始就處於一種自然和諧的氣氛之中,消除學生局促不安的情緒,達到思想和情感的順利溝通。其次,談話要精力集中。班主任與班幹部談話時千萬不可走神或做其他事情。如果精力不集中,就會給對方造成心理上的疏遠和不快,就不會熱心地介紹情況。再次,要善於啟發,巧妙地進行有目的的期待暗示。有的班幹部由於某種原因,在班主任很想了解班上其他同學的情況或代課教師的教學情況時,他們可能會有所顧慮,從而言不由衷。班主任要設法幫助其消除顧忌,使他們肯講真話。最後,班主任應掌握談話的主動權。比如,班幹部犯了錯誤,不能不作準備就叫到辦公室亂講一氣,而是讓班幹部感到班主任是在關心、愛護、體貼教育他們的。雖然班主任對他們的談話批評在原則上比對一般學生要求高,但仍要讓班幹部接受。總之,關心愛護不是無原則,原則問題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與班幹部談話,還要注意對各種意見的分析。班主任與班幹部談話,往往是個別談話,這樣有利於消除班幹部的顧忌。但是,這樣得來的情況可能千差萬別。因此,對於同一個問題,應多找幾個人多談幾次。另外,也不可用談話的人數多少來決定取舍,應善於分析正確與錯誤,真話與假話。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再進一步進行更充分的調查。
總之,加強和班幹部的溝通交流,不僅能培養一批工作出色的班幹部,還能及時掌握班級動態,調整管理策略,為做好班主任工作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可謂一舉多得。
端正班幹部的服務態度
學校是一個小社會,校園也不是獨立於整個社會之外的世外桃源,它自然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令人痛心的是,有一些學生幹部也沾染上了不良風氣。報上就登載過這樣一則消息:某校的一位女學生班長,誰“意思意思”,她就在學期末選“三好學生”、團組織發展新團員時說好話,否則便向老師打小報告,設置障礙。“跑官”“要官”風在某些地方也已吹進校園。家長為了給自己的孩子弄個一官半職,請客、送禮……盡管上述現象不是很普遍,然而一旦校園裏產生了“特權階層”,一些學生幹部頭腦中形成“特權意識”,對他們的成長、對校園良好的環境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學生幹部的出現,本是為了服務於學校管理,服務於學生成長的,但在後來卻出現了變異,而且這種變異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那麼,身為班主任的我們應該怎麼辦?
要端正學生幹部的態度,其實也不難,首先要讓學生從觀念上淡化“官本位”意識。在班級管理中多設管理崗位,讓學生輪流當“官”。班長、班委會委員自不待言,其他諸如文學院院長、副院長,班報的總編、副總編、編輯,以及組長、課代表等,人人都是“官”。學生都成了一個活動、一類活動的組織者和召集人,他們互相服務。在他們身上,更多的是一種義務、責任,其核心內涵是“服務”。學生們在“為官執政”的時候,體驗的不是管人的樂趣、征服的快樂和權力欲望的滿足,而是發揮自己才能的欣慰,自身價值實現的喜悅,而這種心理態勢是健康的。
其次要加強對學生幹部的培養,讓他們都成為出色的組織管理者。教育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接受知識,而是為了培養學生各方麵的才能:組織、管理、協調、動手能力,熱愛社會、奉獻青春、關愛他人的責任與愛心,以及將知識付諸實踐的勇氣與毅力……對於學生幹部的選拔,班主任要慎之又慎,確定之後還要悉心培養。上崗前的培訓、工作中的培訓、單項技能的訓練等,班主任都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培訓。日常的班級生活中,班主任也要不斷變換方式全麵落實培訓任務,比如每隔一段時間班主任給班幹部寫一封信,談談班主任對他們最近的評價、他們的可喜變化等,經常和他們交流。
要端正學生幹部的態度,家長和老師也要好好地進行自我檢討。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留下模仿的可能;老師如果不能正確引導,也會“助紂為虐”。學生正處於長知識、長身體的最佳時期,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在家要自覺通過讀書看報、參加家庭教育培訓等多種形式提升自己的素養。老師在學校更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走專業化發展之路,起到老師應有的為人師表的作用。
校園是美麗的,充滿詩意的。因為有“學生官”的存在,校園變得更加五彩繽紛。校園畢竟不同於外麵的社會,在這個育人的場所裏,“學生官”接受的應是別具一格的教育,那就是先學“做人”,然後嚐試著學“做官”,“官念淡薄”後,他們在這裏學會了尊重、關愛與平等,待他們融入社會,才能成為以天下為公的人,才能成為有服務意識的人。
消除班幹部的怨氣
有一陣子,某班主任在閱讀同學們的日記時,發現很多班幹部對工作有不滿情緒。王同學說,自從做了班級的紀律委員,同學們背地裏都說她專門向老師打小報告,白天見了麵都離得遠遠的,她不想過沒有朋友的生活。李同學說,自從做了課代表,老師每天要她抄寫一大堆作業,再加上收發作業本,幫老師批改作業,每天要耽誤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成績下降得很快,媽媽堅決不允許她這樣做,很想辭職。勞動委員說,有時勞動任務布置下去了,同學們都不願意帶工具,參加的人也三三兩兩不成氣候,自己又沒有特別的方法。與其不能好好地幹,還不如幹脆就不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