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學生獨立的工作能力,就應該充分信任學生,信任班幹部,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管理自己,管理班級,使他們充分意識到班級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是班級的主人。班幹部選拔出來後,在工作中班主任要放手培養使用。他們畢竟還是孩子,工作中難免出現差錯,要有計劃地培養他們,讓他們在工作中鍛煉。給他們定工作目標、定計劃,然後放手讓他們去幹。

我們先看下麵兩個案例:

案例一:

班委會上,班長向班主任報告了這樣一件事情:班上的黃同學屢次破壞紀律,被班長早讀時點名批評了。黃同學很生氣,跟班長鬧起了情緒,不服班長的管理,每次扣了他的分,他就和班長頂。班長對班主任說,這種同學真是沒救了,老師您好好治治他吧。

班主任經過仔細調查,了解到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當時該生的確存在一些違紀的現象,但是班長的批評方式也有欠考慮和不顧及同學尊嚴之處,所以才引起兩個人的矛盾。班長之所以跟班主任說,顯然是來搬救兵的。

班主任想,這次是班長的做法本身就有一些不成熟,如果班幹部與學生之間一出現矛盾,教師就出麵解決,不僅有偏袒班幹之嫌,而且也不利於班幹和同學之間的團結,更不利於班幹以後開展工作。於是他決定把“包袱”甩回去,一方麵明確向班長表示,這是班長工作中自己造成的問題,應自己解決;另一方麵又給班長鼓勵,還給班長提供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班長若有所思地走了。不久,班主任果真收獲了意料中的喜悅,班長和同學間的矛盾迎刃而解,化幹戈為玉帛了。

案例二:

劉傑是班級的團支部書記,剛上任時,老師讓他主持班會,他感覺無從下手。班主任和他一起設計班會活動方案、讓他準備材料,並指導讓他調動全體同學共同參與。在老師的幫助下,班會開得很成功。以後,劉傑開始獨立組織班團會活動,老師要求他按擬好的提綱或發言稿主持發言;再後來就要求他能根據班會的具體情況,隨機應變地即席主持發言,班主任則在班會上做一位細心的聽眾、觀眾,協助他做出決策,而不是插手幹預,從而使他有了完全放開手腳、施展才華的機會。通過鍛煉,劉傑成為了一個出色的集體活動組織者,協助班主任把班級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上麵兩則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在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模式中,班幹部遇到問題,教師宜引導而不宜越權解決。

班主任既然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就要大膽放手,鍛煉學生幹部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經教師一手處理。更主要的是,如果教師介入到班幹部的管理過程中,不僅會妨礙他們能力的鍛煉,還會造成班幹部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和能力,班主任不應一手包攬,而應進行一些方法技巧上的指導,給予班幹信心的鼓勵,嚐試著讓班幹自己去解決。不管處理得成功與否,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次鍛煉的機會,而所獲得的經驗或教訓,定能引起他們的反思,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提高班幹部的講話技巧

班幹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級事務的助手,培養他們的講話技巧,可以有效地團結同學,形成優良的班集體,完成各項任務。

首先,要加強班級幹部自信心的培養,使其敢於大膽說話。有些班幹部思維敏捷,頭腦靈活,能標新立異地解決問題。並且,學習成績很好,人緣也很好,在同學中也享有一定的威信,但就是不敢大聲說話,尤其是站在全班同學麵前,麵紅耳赤,吞吞吐吐,嚴重地影響著班級工作迅速地開展。分析他們產生不敢大膽說話的原因,缺乏自信心占主要方麵。因此,班主任要加強對班幹部自信心的培養,平時多給班幹部提供大膽說話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並且,對班幹部在表達中的錯誤要能包容,允許出錯,不能當他們一出錯,馬上就大聲批評,這樣會挫傷班幹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