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通過與語文老師的協調,努力培養班幹部的口頭表達能力。例如,語文老師每次上課前要求學生敘述一個小故事,然後逐漸地由自由性敘述向限製性敘述過渡,如給定時間、地點、主要材料或線索等,要求學生加以敘述。久而久之,包括班幹部在內的學生組織材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會得到加強和提高。班主任可以通過要求班幹部對班級工作計劃進行詳細陳述,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在班會上,讓班幹部麵對大家發言,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走上講台向大家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學校的集會上,鼓勵班幹部在認真準備的條件下,代表班級發言。此外,班主任還應要求班幹部自己注意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要求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和途徑進行練習和訓練,隻有把這一要求轉化為班幹部的內在需求,才能發揮其積極性和能動性,才能加快其自身能力的提高。
再次,提醒班幹部不要說“這事我不管”。當班級工作出現缺口,而這項工作又不是他的本職時,指導班幹部不要輕易地用“這事我不管”來推脫。因為在廣大學生看來,班委是一個整體,分工不分家,如果班幹部工作那麼涇渭分明,就會被認為工作不積極,不敢擔風險,不敢負責任,或者被認為是班委會有矛盾,不團結,從而都會降低班委的威信,減小了班委在今後工作的號召力和戰鬥力。其實,說“這事我不管”的動機無非有兩個:一是自己真不願意“淌渾水”,想少惹麻煩,二是怕別人認為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因此,班主任要對症下藥地勸導學生,做班幹部就是要為同學服務,就是要當學生的公仆,要有點奉獻精神。一般來說,一項工作耽誤不了多少時間,也耗費不了多少精力。並且,那些風言風語說閑話的人隻是極少數,大多數人的心裏希望班級工作井然有序,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班主任還應鼓勵班幹部,使其相信,在出色完成工作後,那些極少數的人也會改變看法的。這樣,就會爭取所有同學的信任和欽佩,留下責任心強、敢於負責、值得依賴的印象。因此,班主任要提醒班幹部,即便是自己當時幹不了的事,或不屬於自己本職的工作,也不要說“這事我管不了”或“這事不歸我管”。
最後,提醒班幹部盡量少用“這是老師的意思”這樣的話。當推行某項工作遇到阻力的時候,當有學生對班主任和班幹部共同製訂的工作計劃有抱怨的時候,提醒班幹部不要搬出老師來壓人,不要說:“這是老師的意思。”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同學們迫於老師的威嚴,可能不再堅持,但心裏一定有不服氣的。這可能會使班幹部的威信受到影響,從而也影響班級工作順利開展。因為,學生會認為班幹部隻是老師的一個“傳話筒”,而且是“單聲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可提醒班幹部先退後進,退一步滿足同學的某些要求,進一步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例如,一個班幹部曾處理過這樣一個難題:學校組織看電影並要求寫出觀後感,但是當天作業特別多,第二天,交觀後感的人寥寥無幾。這位班幹部並沒有用“這是學校的要求,老師的意思”來強製要求學生上交,而是同團支部書記商量了一下,把原計劃在當天搞的團員活動挪到周末,空出一節課45分鍾,讓學生們統一時間寫。這位班幹部補充說:“這次沒按時交觀後感的同學雖情有可原,但‘罪無可恕’。處罰的辦法就是寫觀後感隻有一節課時間,下課就收稿,看誰寫得又好又快。”由於這位班幹部能設身處地為同學著想,所以贏得了同學的信賴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