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報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但同樣一個情況,一件事情,可以這樣來表達,也可以那樣來表達,這就有個語言表達的技巧性的問題。正確使用語言,就能使彙報內容表達得全麵、準確、鮮明、生動,具有說服力、感染力。既能使班主任對本班的情況得以了解和理解,又能取得班主任的關注、重視、指導和幫助。如果在彙報中語言枯燥無味,言之無物,翻來覆去總是那麼幾句話,言不由衷,詞不達意,不僅把班中情況說不清道不明,還會令人倒胃口。因此,班幹部在彙報中,要學生準確使用語言,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風格,使班主任對所彙報的內容能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3.彙報要有層次

彙報不能隨心所欲地想到哪裏說到哪裏,隨隨便便地忽東忽西亂說一氣,這樣肯定不能把問題講清楚。為了將班內情況闡述清楚,使班主任聽得明白,彙報時要層次分明,一步一步地往下深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說完整。整個彙報分出幾個大的層次,每個大層次又分幾個小層次展開來講。這樣每個層次都是一個專門的問題,便於說清楚講透徹。同時各個層次,各個問題又都既相互區別又有所聯係,從不同的側麵闡述並突出了主題,從而勾畫出了班級完整的工作全貌。彙報中層次分明,要注意不要前後重複,不要前後矛盾,不要前後脫鉤,要互相銜接,互相襯托,互相照應。

培養集體榮譽感

集體榮譽感是集體成員意識到集體的作用和價值,並自覺維護集體聲譽的一種道德情感。在集體活動中,集體榮譽感是一種巨大的心理動力。在一個集體榮譽感強的班裏,誰能為集體爭光,誰就能受到尊敬和愛戴;誰做了有損於集體聲譽的事,誰就會受到譴責。集體榮譽感越強,集體成員越感到自豪和驕傲,越熱愛集體、關心集體,各種集體活動也就越容易開展。

無論是中學生還是小學生,他們好勝心強,這是非常可貴的。班主任要教育和指導班幹部對此特征一方麵要倍加愛護,另一方麵還要通過教育把它上升為進取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一般來說,班幹部往往可以通過抓住各種評比活動,來激發同學的進取精神。通過獲勝,使大家看到團結一致、勁往一處使就能戰勝困難,同時使每一個集體成員增強奮發上進的勇氣,加深熱愛集體的感情,增強對集體的信任和依靠。爭取集體榮譽的過程必然是班級和個人加強組織性、克服缺點錯誤的過程,這樣做比簡單的規定、限製、禁止,更能調動同學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爭取集體榮譽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班上提出的奮鬥目標,它應是在考慮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基礎上提出的,不能盲目追求,否則會適得其反。

張曉晴原是某重點中學初一年級的優秀班幹部,後因父母工作調動,轉入普通中學的普遍班,仍然擔任班中的班長職務。這個班的學生由於學習成績差,覺得樣樣都不如別人,沒有一點集體榮譽感。經仔細分析,張曉晴決定從環境衛生搞起,激發大家集體榮譽感,他首先使大家認識到,既然我們和別人一樣都有兩隻手,我們為什麼不能爭取年級第一呢?這一想法有力地觸動了班裏同學壓抑已久的榮譽感。大家勞動時積極認真,幹勁衝天。在衛生評比中,果然獲得了第一,這個“第一”使同學們看到了集體的力量。接著,張曉晴再提出爭取運動會總分第一的目標。本來班上愛好體育的人就多,由於上次評比的鼓舞,大家信心很足,決心很大。再加上平時不斷地努力訓練,果然又實現了同學們的願望。

在此基礎上,張曉晴又提出了在學習方麵要爭取排在年級的前列。由於班裏的同學大多數基礎都不好,平時學習習慣差,要想在學習上趕上並超過其他班級,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他們看到了集體的力量,並從中受到鼓舞,紛紛組成互助小組和學科小組(以學科代表為核心,專門研究某一學科),張曉晴還選聘各科學習較好的同學組成考試委員會,定期抽查同學的學習成績,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為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師教學的信心也隨之增強,張曉晴讓各學科小組主動和任課教師聯係,爭取老師的幫助和輔導,全班學習成績迅速得到提高。畢業時,全部達到規定的標準,不少同學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學校。

這個案例是一個很好的啟示,由班幹部來組織調動學生,能更好地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比教師一味地幹巴巴地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協調好班內同學關係

人際關係協調,即通過滿足人們的需要,調節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差別,縮短彼此心理上的距離,使之建立良好、親密、融洽的感情或心理關係。班幹部在實際學習、生活、工作中,能否與同學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將會直接影響其工作的效果。而避免人際認知偏差或偏見,是協調人際關係的前提。人際認知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比一般認知活動更易受個體的需要、動機、心理發展水平以及生活經驗和認知實踐的影響,從而產生各種錯覺和幻覺,導致認知偏差或偏見,成為班幹部協調人際關係的障礙。

因此,班主任應幫助班幹部克服以下幾種影響協調能力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