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認識到後進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不可能立刻完全改變他原來的缺點與不足。有了這個認識,才能珍視後進生的點滴進步,才能對後進生缺點錯誤的反複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千萬不能給他們過早地下這樣的定論:“××同學天生的榆木腦袋”,“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須知,後進生的轉化有一個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對他們的轉化也需要一個過程,因為,融三尺之冰也絕非一日之暖。

再次,認識到後進生改正錯誤、缺點最需要的是班內同學的友愛、信任和尊重。

最後,要認識到教育好後進生需要班集體的力量。一個充滿愛心、拚搏向上的集體常能幫助後進生主動改正錯誤缺點。

2.要善於發現後進生的閃光點

每個學生都有優缺點,在後進生身上,缺點往往多一些,顯得突出一點,優點可能少一點,甚至顯不出來。班主任要教育班幹部,千萬不能“哪壺不開提哪壺”,整天盯著後進生的缺點,陷在解決問題的事務堆裏,而要善於發現長處,揚其長,避其短,爭取幫助的主動權。

一個人,當他的人格被他人尊重時,便會產生一種積極性,這種積極性會使其以頑強的毅力完成各項任務。所以,要讓班幹部們牢記這一點:一次機會,可能會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哪怕是一點小小的突破,對於轉變一名後進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這一點突破,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帶來一連串的突破,整體的突破,可以使後進生由此體驗到一個大寫的“人”的尊嚴與幸福,樹立起對未來的必勝信心。

一位優秀教師曾經指出:“在犯錯誤的學生麵前,困難的不是批評,不是指責,更不是數落他的一係列錯誤,而是找出他的錯誤的對立麵長處,隻有找到了長處,才算找到了錯誤的克星,才算幫他找到了戰勝錯誤的信心的根據地”,“他的自信心根植於‘長處’的土壤上,一點點地成長起來”。

天津市某初三(3)班的班委會針對學生自我認識不足,隻注意自己的短處這一問題,專門設計了一個“閃光盤”,讓學生們填寫其閃光點。這個“閃光盤”上標有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麵,各個方麵中又標有各項具體內容,如美育包括唱歌、跳舞、書法、繪畫、手工製作、服裝設計等方麵的內容。班幹部們把班內同學填好的“閃光盤”掛在教室裏,讓同學們互相了解,互相學習。通過填寫“閃光盤”,可以使每個學生都發現,原來自己身上也有這麼多別人不知道的優點,自己曾經在許多方麵都有過成功的體驗,學生會感到自己並不是什麼都不行的,而是有許多優點的,以此來增強自信心。

要教育班幹部注意那些平時學習差的、自尊心總受挫的學生,應盡量讓他們多想想,鼓勵他們多填閃光點,哪怕是學會一件小製作,為父母做了一頓豐盛的飯菜都要填上,並給予宣傳和鼓勵。上例中那個班的班委會還定期在班裏舉辦“優點轟炸”活動。這個活動由班長組織,同學們集體參加,先由學生本人找優點,再由其他同學幫助他找自己未發現的優點,盡可能把優點“炸開”,讓它放出光芒,並由班長記錄下來,每次開展這項活動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連平時較自卑、很少發言的學生也能找出不少優點,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樹立了自信心。

3.組織互幫小組

即“1+1”互助組,由一名優秀生和一名後進生結對子,優幫差,優帶差,最終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這種互助小組有兩大優點:第一,教師教學生,學生有一種距離感,認為教師懂的我不一定能懂,而學生教學生有一種平等感,被教的學生想,他能懂的我也應該懂。這樣會促使後進生去力爭理解,力爭進步。第二,有些“後進生”既不是智力差,也不是基礎差,而是不努力,惰性大。現在有人來“一幫一”,不僅幫知識,更是幫他們樹立勤奮的態度。

指導班幹部在組織開展“一幫一”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定人員。要選好幫助後進生的同學,不要求多,但要求精,要選那些心理素質穩定、樂意助人的同學去幫助後進生。那些成績出眾但耐心不夠,會諷刺挖苦後進生的學生,先不要讓他介入,以免幫倒忙。第二,定策略。要教育幫助別人的好同學在幫的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有耐心和信心,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第三,定目標。因為被幫同學的程度參差不齊,所以幫的目標也各不相同,有的可要求在半學期達到及格水平,有的要求則達到50分就不錯了,因為後者原來基礎非常差。第四,定時總結。班幹部在一段時間後(一個月或一個學期)要對“一幫一”的成果進行總結,對取得進步的後進生要及時表揚,對在“幫”的工作中取得成績的好同學更要表揚鼓勵;好的“一幫一”經驗要推廣,使這項活動能長期堅持下去。

4.要為後進生“鼓氣”

據介紹,日本有一所舉世無雙的“鼓氣學校”,設置的課程十分特別,學生每日數次走上大街高呼:“我是最優秀的學生,我能取勝!我能取勝!我能取勝!”其目的就是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我們也可以借鑒這種方法。雖然不可能讓學生每日數次上街高喊,但教師可在適時、適度的情況下,讓學生集體高呼:“我有信心!我能取勝!”用集體的力量和保持樂觀的情緒相互感染,相互幫助,也不失為增強信心的一條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