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科學地把握會議的時間和效果,達到預期目的後應及時結束會議。要盡量開短會,不要輕易追加會議內容。

一般來說,會議的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主持會議的方法和藝術無定規,也無止境,需要因地製宜、因時製宜,發揮班幹部的聰明才智。

二、合理控製會場氣氛

會議氣氛和會風雖然不直接標誌會議的成敗,但會強烈地影響會議的效率和效果,影響與會人員相互關係和會議預期的目的。因此,控製會場氣氛是開好會議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班主任要指導班幹部在組織開會時做好以下工作。

1.充分的會前準備

不打無準備之仗,不開無準備之會。開會前要充會進行準備:不開沒有明確主題的會;不開主題不正確不健康的會。

2.把握會議進程

明確會議的目的和意義;討論研究問題時抓住主題和本質;高度重視會議程序和環節的聯結和轉換;防止少數人操縱或獨斷會議,正確處理會議內部的矛盾和衝突。隨時注意引導和調整會議氣氛,努力使會議形成民主的氣氛,理論聯係實際的氣氛,形成嚴肅認真、真誠協商、開拓進取、心情舒暢的氣氛,形成團結協作、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諒互讓的氣氛等等。

3.過硬的能力素質

一般來說,會議主持者的思想素質和領導能力越高,越能夠控製會議的氣氛。這就要求班幹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原則性,處理複雜事物、集中正確意見的能力和優良的民主作風。堅決摒棄獨斷專橫的不良作風,正確的掌握會議方向,站得高、看得遠當機立斷、多謀善斷的處理問題。

三、分議題進行討論

與會者對會議議題發表意見,交換意見,進行論證和辯論,是會議行為的重要環節,也是會議民主的集中體現。因此,班主任要指導班幹部做好以下幾個方麵工作:

第一,科學地確定議題。衡量議題價值的主要因素是:能否解決問題?能解決問題的議題就有價值,否則就無價值。問題能解決到何種程度?是泛泛地解決,局部解決,還是全部解決?議題的總和構成會議的全麵內容,議題要來源於實際,服從會議的宗旨、目的和任務。

第二,分清議題的大小、輕重、虛實、緩急,以及它們的相互關聯,以便科學地安排議程。

第三,一次會議議題宜少不宜多。一次會議隻能有一個中心議題,內容互不關聯或相去甚遠的議題不宜安排在一個會議上。一個大議題可以分解為若幹個小議題,以便展開討論。

第四,議題表述要簡明準確,語言邏輯要規範。

第五,按議程組織討論人員較多時,宜分組進行討論:一般情況下,會議討論應不加限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可長可短,可先可後。如時間有限,應規定發言的次數和時間,必要時還應確定發言順序。

第六,鼓勵積極發言,把觀點講清講透,充分發揚會議民主,討論離題時,應巧妙地加以引導和糾正。

第七,鼓勵會議的辯論和爭鳴,激發人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從而開闊視野,深化思想,追求最佳效益和效率。

第八,會議有較大分歧時,應鼓勵與會者出於公心,不放棄原則,不固執己見,尊重客觀實際,服從真理。

第九,當在大事大非問題上出現偏差時,應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又妥善處理各種矛盾。

第十,對會議討論的結果,應及時予以公正地評價和總結,擇其重要者寫入會議紀要和簡報。

四、提高會議效率

會議是傳遞信息、探討問題、統一認識、實施領導的重要手段。提高會議的效率,必須對會議實施科學有效的領導,主要包括選擇恰當的開會方法,掌握主持會議的原則和不無故開會三項內容。

第一,選擇恰當的開會方法。要指導班幹部根據不同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開會方法,主要方法有:限時表決法,單向充分發表意見法,反向充分發表意見法,典型引導法,重點發言與補充修正法,限定前提發表意見法,自由交流意見法。單一模式、單一方法不可能在各類會議、各種不同情況下都能取得會議的最佳效果。

第二,遵守主持會議的一般原則。即主持會議“五要”其一,要緊緊圍繞會議目標引導會議的原則。其二,會議主持者和普通與會者“角色”要統一的原則。主持人既要對會議進程實施領導,又要把自己置於普通一員的地位,平等對待與會人員,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其三,要節約時間的原則。主持人應設法保持會議的正常氣氛和較快的處理問題的節奏。其四,要嚴格按會議的規則主持會議的原則。其五,要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