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分析:這次活動目的明確,主題突出,特別是活動形式新穎。從中,大家看到了新中國對廣大殘疾兒童的熱情關懷,認識到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這較於書本的抽象知識,更具有現實意義和說服力。這次活動堅定了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另外,活動準備工作充分也是特色之一。從活動的主題確定、聯係到實施搞得有條不紊,有生氣,有收獲。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職業教育,也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美中不足的是,這次活動時間太短,以至於對聾校情況了解得不太全麵,也不夠深刻。全班一起活動,沒有編組,同學之間缺乏信息交流。

開展此類活動,班主任要提請班幹部的是:其一,確定題材要新穎,要與自身實際相結合。其二,準備要充分,盡量將聯係工作提前,使同學們能全麵地掌握活動中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其三,做好圖片記錄,書麵記錄。第四,注意鞏固好活動成果,可以以簡報等形式,要求大家及時總結。

二、指導和幫助班幹部組織好社會公益活動

社會公益活動是指直接服務於社會事業的無償的義務勞動,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一般有服務性勞動和工農業生產勞動。一個成功的社會公益活動必須從以下幾方麵進行考慮:

第一,找準服務內容。社會公益活動不是毫無目的的,這種目的必須通過服務的內容加以體現。是到工廠、農村勞動,還是幫助老弱殘幼,義務谘詢等,都必須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認真確定。

第二,找準服務對象。服務對象確定得如何,直接影響到活動的效果。比如一般情況下,幫助孤寡老人送煤洗衣就比幫助一般人要強,到公共場所打掃衛生就比在其他地方打掃要強。總的來說,服務對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確實需要幫助、需要技術和科學的人或物。

第三,找準服務點。有些社會公益活動點和對象具有統一性,有些就不具備(如谘詢、服務、獻血等)。那麼這些活動在選擇地點上就要有所考慮,哪個點服務的對象相對來說較多些,哪個點人流量較大,那麼客觀效果和反饋作用就要大些。

第四,找準服務主體。服務主體也就是提供服務的同學。主體者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著服務的效果。若是技術谘詢類的活動,就應找有專業特長的同學參加,體力勞動性的活動就應找能吃苦耐勞的同學參加。當然,這幾方麵都應兼顧,對主體的考慮不能說不重要。

第五,找準服務結合點。開展一項社會公益活動,不應把它純粹當作一次活動來開展。應盡量考慮與當前的形勢、社會反映結合起來,例如募捐與學雷鋒就是一個結合點。活動應對同學有教育作用。

請看案例:

留下一片綠陰

主題思想:“留下一片綠陰”的班級活動是為了培養學生主人翁精神,自己動手創建和保護校園內優美的學習、生活環境;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保護生態平衡的緊迫性;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觀念。

準備實施:為了使這次活動收到較好效果,某校高二(1)班的學生從3月5日到3月15日做了認真的、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班委會幹部請有關領導講述學校幾十年來綠化校園的成果和把母校建成花園式學校的構想及實施步驟。其次,班委會幹部要求全班同學分頭查尋國內外重視環境保護的資料,收集由於破壞了生態平衡而受到自然懲罰的例證。在此基礎上,組織同學們一起討論保護生態平衡的緊迫性以及保護生態平衡與美化校園的關係。班會決定為了保護環境,為了美化我們的校園,自己動手栽樹植草。再次,班委會幹部與園林科聯係,確定時間、地點,準備工具、樹苗以及鐵牌(給樹掛牌用)。

3月28日星期日早上7∶30,高二(1)班的學生走出宿舍,每人僅吃了兩個饅頭早早到工地等候。在工人師傅們的指導下,嚴格按照間距、行距的規定挖好一個個直徑、深度各為05米的樹坑,將樹苗放在坑內栽好,澆上水。然後給每棵小樹掛上寫有樹名的鐵牌,以便其他同學和過往行人辨認樹種。每位同學還在所掛的牌子上搞了一個“小動作”在鐵牌的後麵記上了栽樹人的代號,以便多年以後再回母校看看自己栽種的樹苗為校園留下了多少綠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