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分析:這次活動目的明確、準備認真、形式活潑,使一次簡單的植樹勞動成為一次有深刻教育意義的班級活動。這次活動通過教師講述學校幾十年的綠化成果,使學生們認識到美麗的校園是師生們通過辛勤的勞動換來的,校園內的一草一木浸透了老教師老校友們的汗水。增強了學生主人翁意識,主動要求自己動手美化我們的學習、生活環境。這幾年來,由於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是來學知識的,學校應該為我創造一個優美的學習生活環境。稍遇到有不盡人意之處就大發牢騷,對公物和別人勞動的成果——如花園的石桌、石凳不愛護,移動或推垮,隨意攀枝摘花,踐踏草坪。長期下去,隻會使學生養成懶惰,沒有責任感等惡習。開展“留下一片綠陰”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不是過路客,而是主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動手美化校園,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並自覺地加以保護。這次活動之後,高二(1)班同學訂了一條規定:今後決不攀枝摘花,踐踏草坪。

“留下一片綠陰”的活動使學生們對保護生態環境這個已經受到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的世界性問題有了深入的了解,認識到保持生態平衡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應盡的義務。目前我國政府十分重視保護生態平衡,森林與草原的覆蓋率不斷上升。但由於有些人對此認識不足,破壞現象時有發生,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麵積由1992年的4.1平方米下降到3.9平方米,人們親眼看到我國有些地區受到大自然的嚴厲懲罰,有的地方屢降酸雨,有的地方遭到不亞於地震、水災破壞力的強沙塵暴襲擊,大片大片的農田顆粒無收,嚴重影響我國的經濟建設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生們了解到這些情況後,心靈受到很大震撼,他們紛紛要求植樹,種草,保護生態平衡。這樣班級活動的意義不僅僅是植幾十棵樹,而是培養了一批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的宣傳者和堅強的衛士。

這次活動采取了給樹掛牌的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掛牌一方麵幫助學生增加了一些課外知識,學會辨認一些常見的花草樹木,另一方麵由於留有學生自己的記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在勞動中特別認真仔細,害怕由於自己的某種疏忽而影響樹苗成活,而且植樹過後,學生們還常常去那片樹林關照自己的傑作。這次活動給學生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這些回憶不斷地激勵他們像小樹一樣茁壯成長,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開展這種活動班主任要提請班幹部注意:其一,不能讓學生把這種活動隻看成一種單純的勞動,完成栽幾棵樹的任務,而是要提高認識,明確目的,主動參加。其二,這種活動時間性強。一般安排在每年的3月至4月上旬較合適,過早過晚都會影響樹苗的成活率,影響活動的效果。

三、指導和幫助班幹部組織好學習競賽活動

學習競賽活動是學校濃厚學習空氣,激勵學習競爭,檢驗學習效果,調動學習積極因素,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的一種手段,也是學校各級組織開展學生活動的一種形式。這項活動的組織開展有一定的難度,班主任要指導班幹部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在選擇競賽內容方麵要準確,學習是廣泛的,學習競賽的內容也相應是廣泛的。如時事知識學習,專業學習,實踐能力學習,行為規範學習,社會知識學習,團(隊)知識學習等等。因此,在選擇競賽內容上要做到廣泛性與重點性、專業性和興趣性的結合,做到選擇的多角度、多方位,使參加者機會增多,人員增多。

第二,在選擇競賽的組織方式上,可考慮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進行量化考核達標;二是單項技術比武競賽;三是“小發明、小創造”活動競賽;四是理論研究活動競賽;五是綜合測評。

第三,在選擇競賽活動的方法上要注意理論性、實際性、靈活多樣性、公平性與趣味性等因素。根據不同情況、不同內容,可采取書麵答卷、集體答卷、現場答卷、現場操作等方法。

第四,在組織活動時要注意上下、左右之間的聯係。對下要摸清底細,以便選準內容、方式、方法,預測競賽活動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數。對上要聽取指導,以便進一步使活動計劃在思想方向上更為正確,同時在競賽活動的時間上、場地上、經費上得到保證,對上下左右要廣泛聯係,擴大活動的交流麵和效果。

請看案例:

班組小報競賽

主題思想:這次活動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鍛煉和提高自己的文字能力,為同學們開辟一個發揮文學才能的天地,使同學們明確人生、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辯證關係,並增強全班同學的集體主義觀念,豐富學生業餘文化生活。

準備實施:

第一,首先班長作為主持人,召開團支部和班委會聯席會議,聘請班主任一起討論和確定小報競賽的宗旨、目的、具體形式和內容,並草擬詳細的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