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教育家同樣很早就重視“身教重於言教”,所以在班規的製定和執行上,班主任一定要認識到,班規不光是針對學生的,也包括老師。當老師以身作則去維護、遵守班規時,就給了學生最好的教育,告訴學生們,隻要是班級的一員,就必須遵循班級法規。而且老師這樣做,不僅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會增強老師的人格魅力,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也有利於其他工作的開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老師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並且做得非常好,比如魏書生老師、李鎮西老師等等。製定班規很重要,但是執行更重要,所以執行班規時,必須遵守民主和平等的法則。
獎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獎懲製度,可以說是班主任管理班級和教育學生的基本方法。作為班主任,往往要通過製定一係列獎懲條例,來約束和規範學生的行為,倡導優良的習慣和品行,達到激勵和鞭策學生的目的,以此形成健康良好的班風學風,使班級和學生都能夠得到盡可能的發展,從而營造一種和諧的人文氛圍,這可以說是一個班主任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那麼,如何把握獎與懲呢?
一、獎與懲的常規舉措
在校園裏,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有的同學站在教室外麵背書,有的趴在走廊上寫作業,有的苦著臉在教師辦公室站立了很久很久……究其原因,原來與老師的“家法”有關。幾乎每個班主任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都有具體嚴厲的懲罰措施,比如有的班主任就這樣規定:(1)作業沒完成罰抄10遍(後來由於學校規定罰抄作業不得超過5遍,班主任於是又改為“作業沒完成罰抄兩次,第一次5遍,第二次5遍”);(2)衛生值日扣多少分罰值日多少天;(3)上網吧玩遊戲,第一次全班公開檢討,第二次請家長,第三次停課,第四次……
當然,很多老師也意識到了獎勵的作用,在製定班規的時候,既有懲罰,同時也增加了獎勵的條例。
有位班主任製定的班規如下:
為創造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境,特製定班級管理條例。本班實行學生綜合評定考核分製,每位同學每學期初始分數為100分。根據平時表現對照班級管理條例進行加分和減分,最後得分作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校園之星、班級之星以及操行評定等推優評先的依據。
一、懲罰扣分條件
(一)學風方麵
1、上課認真聽講,凡做小動作、講話、寫紙條、看小說者1次扣5分;
2、自習課(含晚自習)要認真複習,積極預習。凡聊天、講話、無故離開座位、調換座位、影響他人學習者1次扣5分;
3、認真做作業,凡抄襲作業、無故不做者1次扣10分;
4、無故曠課1節扣10分;
5、默寫作弊1次扣10分,並在班會課上宣讀悔過書;考試作弊一次扣20分,該科考試作零分處理,並由政教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二)行為習慣
1、上課無故遲到、早退1次扣5分;
2、上網吧、打遊戲1次扣10分,並由家長領回反省,由政教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3、打架、鬥毆1次扣10分,並由家長領回反省,由政教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4、看口袋書、武俠、言情等不健康書籍1次扣10分;
5、班級學生內部鬧矛盾,糾紛雙方1次各扣5分;
6偷盜1次扣10分,並送政教處處理;
7破壞公物1次扣10分,並按原價賠償;
8教室、包幹區、宿舍全天候保潔,三項競賽中落後的班組由班主任追究相應學生責任,並扣相應考核分;
9在早晨、中午、課間、晚上等非學校安排的活動時間內打球、踢球者1次扣5分;
10抽煙、喝酒1次扣10分,並由家長領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