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有民主意識的班主任
民主意識,即人的民主思想和民主作風。民主意識是從具有階級性的民主政治製度派生出來的,反映在社會生活中的思想、觀念、作風。它既可體現在政治思想方麵,也可體現在工作思想、工作習慣和工作作風方麵。
班主任的民主意識體現在教育行為的民主之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育民主。教育民主就是要求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尊重學生的人格及其個性的特殊性。師生關係民主化是以雙方人格的平等為前提的,沒有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的完全平等,就沒有民主的教育可言。教師和學生雖然有權利和義務的不同,但在人格上即作為人的尊嚴應該是完全平等的。所謂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從字麵上看是師生雙方相互平等對待。由於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所處的地位迥然有別,除了少數頑劣學生之禮不恭,甚至有時頂撞、侮辱教師之外,一般不存在學生歧視教師的問題;問題主要在於教師是否能平等地對待學生。民主的教育允許說服,不允許強製。就是說,對待學生的一切思想問題和行為問題,班主任應該以平等的態度同學生一起探討,主要依靠學生自覺地提高自己的認識和思想修養。班主任應允許學生不服或對自己的“說服”提出異議。否則會形成學生的被動感,使自主意識減退。當學生出現不良傾向時,應能較多地容忍其缺點和弱點,因為學生之所以是學生,在於他們的不成熟性,如認知上的膚淺,思維上的偏激,情感上的衝動,經驗上的欠缺,行為上的幼稚等等。麵對這一特殊的群體,班主任必須有一種寬容的品格。這是班主任思想境界的標尺,也是班主任人格力量的展示。針對學生的過錯,班主任應在人格平等的氣氛中與之進行溫和的對話,嚴禁斥責、譏諷、體罰或變相體罰。教育民主要求班主任提高民主意識,把學生看作自己的朋友,把自己看作學生的朋友。尊重和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促使其主體意識的複蘇和對自我價值的追尋,使之成為聰明、勇敢、自尊和自重的一代新人。
要發揚教育民主,應允許學生批評教師。長期以來,教師訓斥學生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而學生批評教師則被認為是悖禮犯義。實際上,學生批評教師,是對教育工作高度負責的表現,是對教師的一種關心與愛護。虛心接受學生的批評,不僅有利於教師改進教育教學工作,而且有利於把學生從小培養成為敢想、敢說和敢於創新的開拓型人才。
要發揚教育民主,教師還要具有“自以為非”的精神。“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再高明的教師也避免不了缺點和錯誤。班主任雖然在年齡、經驗、知識等方麵有優於學生的地方,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肯定也有說錯話、辦錯事、考慮不到和考慮不周的時候。這時候,班主任千萬不可文過飾非、諱疾忌醫,而應該放下架子,細心了解真實情況,虛心聽取學生的批評或建議,及時彌補自己的過失,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樣做不僅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會提高自己的威信。
請看下麵這個案例:
一天課外活動時,我走進教室,見小文的座位旁邊有一團紙屑,正好她坐在座位上。我便主觀認定這紙是她丟的,於是虎著臉對她說:“把紙撿起來!”小文嘟著嘴,一動不動。我一看更來氣了,嚴厲地說:“錯了就要主動改錯,怎麼能這種態度呢?明天罰你掃地,看你還亂扔紙不!”小文一下子哭了,撿起紙屑,氣衝衝地出了教室。
這樣的事過去時有發生,我也未放在心上。但第二天,小文碰見我時,卻故意把頭扭向一邊,裝作沒看見。我一見她懷有敵意的表情,心裏一沉,難道我錯怪了她?她可是個性格內向而倔強的孩子啊,千萬不能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決定把這事重新調查清楚。我找來小文座位旁邊的幾位同學談話,其中一位男孩主動承認了那團紙是他丟的。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正是由於自己的武斷,造成了失誤,挫傷了小文的自尊心。為了及時補救,我下課時對小文說:“小文,今天下午你不用掃地了。”她沉默不語。下午放學時,她還是默默地和其他同學一起掃地,但一見到我,她還是不正眼看我。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深深地責備自己為什麼不了解清楚就隨意批評學生,甚至做出罰掃地的錯誤決定,而一旦弄清情況又放不下老師的麵子主動找小文談話,向她認錯。思前想後,我決定還給小文自尊。
第二天晨會課上,我首先表揚了頭天掃地的同學很認真,特別表揚了小文同學,然後誠懇地在全班同學麵前向小文同學認錯,最後說:“老師不是神仙,有時也可能出錯,今後歡迎同學們及時提醒,甚至批評,老師會樂意接受的。”話音剛落,全班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看小文同學,隻見她臉上泛出紅暈,眼裏噙著淚花。我情不自禁地走過去,輕輕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她竟放聲痛哭起來。就這樣,小文又恢複了往日的歡笑。
美國教育家愛默生說過:“教育的秘訣是尊重學生。”從這件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尊重學生,首先要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批評或處罰一定要尊重事實,決不能主觀武斷地製造“冤案”,使學生的自尊受到無辜的傷害。特別是當教師因種種原因造成過失的時候,教師要敢於麵對事實,放下架子,和學生坦誠相見,該認錯的堅決認錯。這樣,教師不但不會喪失威信,反而會使學生更加信賴和尊重你。也隻有這樣做,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覺性,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