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班級精神
班級精神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全班學生的精神支柱和共同信奉的價值準則,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它包括群體意識、輿論風氣、價值取向、審美觀念等等。
班級精神是班級文化的主要價值取向,是班級成員共同的行為特征。班級精神有積極的和消極的之分。積極的班級精神有利於教育文化發揮作用,能對學生產生內在的激勵作用,獲得全麵、和諧的發展,進而增強班集體的向心力和學生的歸屬感,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消極的班級精神則對教育文化起破壞作用,使少數人的行為蔓延成一種群體意識,使班級的正常生活由有序到無序,班集體處於一種混亂、失控的狀態。
任何班級都有形成積極班級精神的可能,因為每個孩子的心中都需要陽光的滋潤。積極班級精神的形成,一方麵取決於教育文化是否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麵取決於班主任的職業素養和個人人格。
班級精神的塑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
一、設計班級標誌物
1、班訓
班訓是班級個性、特色的高度概括和班級精神的標誌,是班風、教風、學風的參照目標。它主要是對學生的要求、訓導、告誡和防範。班訓可長可短,以簡潔流暢、特色鮮明、目標明確、有個性為宜。班訓貴在踐行。
一個初一班的班主任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提出這樣的班訓:真心尊重每一個人,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她向學生這樣解讀班訓:“真心尊重每一個人”,就是尊重你們的父母、老師、同學等。你們不一定喜歡每個人,你們可能會對父母、老師有意見,但你們必須學會尊重他人,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你的感受。“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就是說,你們可能很多事情做得沒有別人出色,但一定要盡自己全力去做,這樣你就是勝利者。
2、班歌
音樂可以調節身心的緊張狀態,舒緩疲勞,提高審美能力。一首好的班歌歡快奮進,可以激勵學生刻苦努力,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在班集體活動以及學校活動中唱唱班歌,給人以集體的自豪感、信心和勇氣,對全班學生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
3、班徽
作為班級的象征,班徽在班級宣傳和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方麵有重要的作用。班徽是班級文化的一種標誌。比如某市24中學初一(3)班的班徽是這樣的:
班徽的主體由“3”變形而成,是展翅飛舞的彩蝶造型,代表了朝氣蓬勃的集體。彩蝶身上迸發的每一個光點,是一張張開心的笑臉、一份份湧動的活力。其主要顏色是深藍和明快的紫色,體現沉穩中迸發出的熱情和激情。
班徽的寓意:希望三班每個學生都能破繭而出,變成美麗的蝴蝶,在人生道路上展翅高飛。我們不一定是飛得最高的,但一定是飛得最漂亮的。
二、開展集體活動
班級活動可以增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班集體的凝聚力。
班集體在活動中產生和加強,班級精神也在活動中深化和積澱。可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在班級中開展演講賽、辯論賽、文體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比如,國慶節前夕,可舉行“我愛你,祖國媽媽”詩歌朗誦會。在這些活動中,班主任主要扮演導演、倡導者和指導者的角色,要充分相信學生,大膽依靠學生,放手讓學生去做。有經驗的班主任還會抓住學校開展活動的機會,帶領全班同學積極參與。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的心貼近了,班級精神也會得到進一步塑造。
三、正確運用網絡
網絡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溝通和娛樂方式,它為形成良好的班級精神拓展了空間。班級網站、教師博客、學生博客如同一個個精神家園,要利用其不受時空限製等優勢,增加師生的相互了解,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家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距離。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網絡,為班級文化的發展爭取更多的資源。
一個年輕的班主任在中考前夕,每天深夜在網上為班裏的每個孩子寫一篇文章,並貼上孩子小學時的照片和在中學校園裏的生活照,插上一段段動聽的背景音樂。他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為每個孩子加油和祝福!他的這一做法,在家長、同行和學生們心中引起了強烈的反應。
家長給他的留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