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7)班沈雲(化名),他的爸爸和媽媽都是外地人,在杭州打工。爸爸是建築工地的承包人,比較有錢,但是缺乏耐心,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他們白天工作很辛苦,沒有時間去管教孩子,看見成績差就打一頓。媽媽心軟,好心相勸,但是沒有文化,孩子也不聽她的。我接初一(7)班,最先認識的就是他。他上課時手不停,口不停,讓人煩。起初我很討厭他,後來慢慢發現他心地善良,同情心強。對班級集體關心,尤其是大掃除等公益勞動,他不怕髒,不怕累。發現了他的閃光點,我就及時表揚,給予肯定。然後從上課的坐相、聽課的規矩、作業的格式,一點一滴地指導他,幫助他糾正不良習慣。我還給他家打電話,從原先的“告狀”到現在的鼓勵、表揚,使他的家長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我們共同探討合作教育的方法。期末考試,他數學不及格,我整整一個暑假幫他補習,開學後數學補考及格了,他爸爸媽媽很高興,孩子更開心。老師們都反映他的學習態度變了,學習也進步了。

案例二:

初二(6)班徐克(化名),他爸爸和媽媽的學曆都是大學本科,爸爸辦了一家電腦公司,媽媽辦了一家餐飲連鎖店,上進心和責任心都很強,事業有成。可惜兒子對學習不感興趣,玩電腦、談足球是高手。每天都有不交作業的現象。家長給孩子講大道理、小道理,真可謂苦口婆心,但是孩子總是聽不進去。分析其原因,是因為父母忙於工作,孩子由於小學六年基礎沒有打好,學習一直落在後麵,根本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我采取正麵引導,他及時完成作業我就給予表揚,從而喚起他的自信心,使他漸漸地對數學有了興趣,學習也有了進步,期末數學成績能達到70分左右。

上述案例說明,班主任在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生戰勝學習上的困難,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等固然都很重要,但幫助學生確立自信心尤其重要。班主任對上述兩位學生的指導取得的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班主任在引導和教育學生學習時,要對學生進行自信心的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要從學生個體的實際出發,製定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每一次表揚,都將成為他奮發努力、取得成功的動力。

總之,破除學生學習障礙,是班主任加強班級管理的目的和初衷之一,班主任理所當然地應該做好這份工作。

不要讓課堂“鈴聲大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學生擁有手機已成普遍之勢,由此也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題。尤其是在課堂上,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如癡如醉時,突然手機鈴聲大作,此時老師的惱怒是可想而知的。

那麼,到底怎麼處理這類問題呢?

很多老師認為校園手機現象並不是什麼難題,禁止就行了。手機是幹什麼用的?是通訊工具。學生是來學校幹什麼的?有這麼多話要講嗎?如果一定有事,可以找班主任呀,何況學校有公用電話。但是學校要求家長收回孩子手機的做法,卻引起一些學生的不滿,他們認為:“國家沒有規定手機的使用人群和範圍。手機屬私人用品。隻要上課時關機,下課時不影響他人,學校和老師就不應該限製我們使用。”很多學生認為,既然大人們在各種場合都能帶手機、用手機,既然老師也可以將手機帶進校園、使用手機,學生在學校裏使用手機又有何不可?

可見,禁止不是個好主意。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我們不妨先看一個案例:

上午的最後一節課剛上了一半,教物理的王老師就怒氣衝衝地走進辦公室。

“進來!”他一邊喊站在門外的學生,一邊重重地把教案摔在了辦公桌上。“江老師,你看這課怎麼上?我正講得起勁,教室裏手機鈴聲大作,弄得全班亂哄哄的。”我抬頭一看,進來的是我班的小劉。我趕緊走過去,給王老師倒了一杯水,拍著他的肩膀說:“別著急,這件事由我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