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是新分配來的大學生,遇到這樣的事難免會發火。我領著小劉往教室走去,原本鬧作一團的學生頓時安靜下來。我讓學生們先自習本節課的內容,一切事情等下午班會再處理。

中午放學時,我特意和小劉一起走。小劉顯得非常忐忑不安,他對我說,在手機鈴響的一刹那,他覺得窘迫極了,真想找個地縫兒鑽進去。別的學生一起哄,正在上課的王老師大發雷霆,當即罰他起來,把手機沒收了,說要交給班主任處理。

我把從王老師那裏拿來的手機還給小劉,問道:“你爸爸為什麼給你配手機?”“我媽媽做生意,經常出門進貨,爸爸又在公司上班,兩個人平時很少照顧我。他們不放心,每次媽媽出門,就囑咐我帶上手機,以便於隨時跟我聯係。”小劉怯生生地說。

“班裏還有同學有手機嗎?”“有,張曉、李麗都有。她們經常把手機掛在脖子上,可神氣了。還有好多同學有。”

我感到有解決問題的必要性。手機在校園裏的出現,給教師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是否應該禁止呢?我想了想,還是決定把題目交給學生們。

下午的班會課照例是由班長主持,討論的題目是:“校園該不該‘禁機’?”我邀請了王老師等任課教師坐在教室後麵旁聽。

學生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手機對學生來說是奢侈消費品,我們不應該盲目追求。”

“手機使得通訊方便快捷,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標誌。中學生應當享用這一現代科技成果。”

“用是可以用,但要分清時間和地點。在校園裏,特別是在上課和集會時應該關機。”

班會即將結束時,我走上講台,高興地說:“我完全讚同大家的意見,我隻提一個小小的建議:學生在校外最好不要把手機掛在胸前,那樣容易出事,不安全。”等我說完後,王老師也走上講台,他十分真誠地對學生們說:“我首先向全班同學包括小劉同學道歉,上午的事我處理得不夠冷靜,還中途停課,對不起大家!我補充一點,課外時間如果同學們在外麵有什麼急事,可以撥打學校的總機,也可以撥打我和江老師的電話。”

王老師的講話博得了學生們熱烈的掌聲。“手機事件”就這樣順利地得到解決,師生們的臉上都露出了舒心的笑意。

學生帶手機到校園,一定會影響學習嗎?答案是否定的,問題不在於手機,而在於人!如果學生在認識上沒有提高,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老師沒收了手機然後交給家長,幾天後又回到學生手上;讓學生關機,他們又把它調到振動檔。這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防不勝防。因此說禁止隻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但光靠簡單的禁止,很難解決問題,關鍵還在於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疏導教育。

辦法一:全班辯論、提高認識。我們可以像案例中的班主任那樣在全班展開學生持有手機利弊的辯論,讓學生在辯論中認識到如果不利用好手機這個工具,對他們的成長沒有好處。正如一把刀子,可以用做生活用品,也可以用來做凶器。讓他們明白手機不是用來玩遊戲或是向別人炫耀的,手機僅僅是一個通訊的工具。

辦法二:約法三章,自我約束。如果大家認為可以帶手機,那就讓他們帶,但要教育學生,上課時必須要關機,隻是有事的時候用;要告訴他們什麼時候可以用手機,什麼時候不可以用手機。

課堂上難免有時會發生“鈴聲響起來”這樣令人尷尬的小插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成長中的學生有些瑕疵是正常的,即使學生有些類似的“誇張”行為,也不必大驚小怪。把微笑送給學生,是化解尷尬和製止“誇張”行為的最有效手段。原諒學生的一些小錯誤,通過疏導,可以讓學生自己反省,自我約束,惟如此,類似於學生上課帶手機的難題方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