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工作無止境

班級衛生工作是每個班主任都避不開的問題。有的班主任認為管理起來很簡單,因為幾乎不費什麼口舌,班級環境總是清潔如新;而有的班主任卻認為這是個讓人頭疼的大問題,因為盡管三令五申,在管理上也下了不少工夫,但班級衛生還是令人堪憂,甚至髒得像個垃圾場。

好有好的原因,差有差的來由。

事實上,如果我們認真觀察,總是會發現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在管理班級衛生工作方麵很有辦法。

首先,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

有位老班主任曾經這樣說:

學生初入學時,班裏亂七八糟,紙屑、髒物隨地可見,但他們熟視無睹。我決定以自身為表率,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課間我走進教室,看見地上有紙屑,周圍的學生卻沒注意到,我就會彎下腰,把紙屑撿起來,並與學生說話,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他們的注視下把紙屑扔到紙簍中。開始學生們還無動於衷,但漸漸地孩子們有了反應,到後來他們看到我撿紙屑就會擁上來,主動接過我手上的紙屑,並說:“老師讓我來。”後來,隨手撿起地上的髒物漸漸成了他們的習慣。

教師身教的力量巨大,班主任要養成一進教室先關注班級衛生的好習慣,這樣才能逐漸帶動全班。

其次,任用稱職的班幹部。

有些學生熱愛勞動,有精力、有能力,也非常願意為集體服務。任用這樣的同學做勞動委員或衛生委員,班主任的工作會輕鬆不少。這樣的學生會把班級衛生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一旦發現值日生有疏漏的地方,他會親自動手,把疏漏的地方打掃幹淨。反之,如果班幹部不負責任,班級衛生工作的效率自然是大打折扣,班主任也會疲於應付。

第三,責任到人,獎勤罰懶。

比如,有的教師要求學生每人帶一塊布、一個小桶來校,每個學生負責自己的座位,實行位前三包。這樣老師既省力,學生的勞動能力也得到了鍛煉。還有的教師搞衛生委員負責製,抓衛生不是抓全班,而是隻抓衛生委員一個人。隻要班級衛生差了,就找他,並且教給衛生委員辦法:不要隻是自己去撿,要責任下放--把教室分成幾個區域,再責任到小隊長,小隊長再責任到小組長,小組長再責任到每個組員。對於表現好的小組或個人,在班級裏進行獎勵,樹立典型或榜樣;對於表現不佳者,要根據事先製訂出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四,可以廣泛“封官”。

有些教師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給學生“加官晉爵”,如:窗戶長--負責每天擦窗戶,走廊長--每天拖走廊,黑板長--每天擦黑板,門長--每天擦門,講台長--每天整理講台……同樣是搞衛生,但是換了一種思路,效果完全不一樣。多了一個稱號,學生或許會變被動為主動,做值日也有了榮譽感。

第五,掌握一些技巧。

比如說,有一些教師在安排值日生的時候,會有意識地把男女同學進行搭配。班級衛生工作雖重,但人數多效果不一定就好,三四個人其實就足夠了。有人嚐試過兩男兩女或兩男一女的值日生搭配方案,效果都很不錯。正應了那句俗話:“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以上方法都還算是常規方法,但是不同的人使用它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著名特級教師賈誌敏老師有一次在班級裏這樣說:“同學們,我昨天在教室走廊上發現了一架紙飛機,這飛機的駕駛員大概工作忙,忘了把它開回家了。我想飛機一定很傷心,同學們如果你們將來長大後真的把飛機開丟了,那會是什麼後果啊……”這番話像是在講童話,但正是學生最易於接受的教育方式,讓那個隨意丟棄紙屑的同學羞愧得無地自容,主動地向賈老師承認了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