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衛生工作是沒有止境的。製度性的約束雖然也能收到效果,但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是根本。有這樣一個例子,某教師對班級衛生不滿意,結果偶然有一次打破常規,問誰願意今晚留下來做值日為大家服務,然後在舉手的學生中選擇三四名學生。這幾名學生把教室打掃得非常幹淨。仔細思考一下原因所在,原來舉手做值日是主動的、自發的,而根據安排輪流做值日是被動的、被迫的。曾有一位實驗班的班主任以實驗班稱號激勵學生,要求學生不僅學習要爭上遊,班級衛生和個人衛生也要爭創一流。學生有了榮譽感的激勵,果然非常團結,大家齊心協力,囊括了學校各項衛生榮譽。

靠班主任一己之力,是很難做好班級衛生工作的,所以充分發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是出路,班主任應該沿著這條思路去摸索出更好的辦法。

開展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良好的健康狀況、飽滿的精神和充沛的體力,這是朝氣蓬勃地認識世界,樂觀向上、隨時準備克服困難的最重要的條件。”可見,一個人生命力的強弱與這個人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而體育鍛煉則是獲得健康的重要源泉。班主任作為青少年學生身體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保證學生身體健康方麵具有他人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活動、堅持體育鍛煉、搞好衛生保健,使學生順利地度過青春期,保證其身體健康地成長,以飽滿、旺盛、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也是班主任所擔負的一項重要任務和常規工作。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關心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自己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方麵所應履行的職責和應起的作用,並根據青少年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體發展規律積極開展適當的體育工作。

但是,在當前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下,我們許多班主任較普遍地存在著重智育、重德育、輕體育的想法,不能正確地看待三者之間的關係。其實,德、智、體和育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與德育、智育一樣,體育衛生教育也是學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毛澤東早年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說道:“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也。”因此,班主任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也應該重視班級體育活動的開展。

同時,開展體育工作,還能間接地起到對德育與智育的推動作用。如:體育活動不僅可以鍛煉身體,同時,其中還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所以,班集體在開展體育活動時,就能通過對學生“勞其筋骨”從而達到“苦其心誌”、“增益其所不能”的效果。另外,班級體育活動的開展,還能夠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自覺性、組織性、紀律性和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能夠培養和鍛煉學生勇敢、自製、堅決和果斷的頑強意誌,能夠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和愛國主義精神。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有規律地經常鍛煉,可以使身體變得健美,動作變得協調,還可以培養性格,鍛煉意誌。”

我們有些班主任不太重視體育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充分認識到體育工作的這種教育作用。有些教師甚至片麵地將體育工作與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對立起來,認為體育鍛煉無足輕重,投入過多時間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其實,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學生的體質,而且單調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對學習的倦怠感,甚至最終連學習成績也上不去。實踐證明,班主任關心、支持和有效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生活,振作學習熱情,有利於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文化學習;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加深師生間的友誼;有利於班主任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更好地開展班級工作。

體育課是學校進行體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通過體育課,可以使學生較為係統地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獲得全麵的鍛煉。體育課應以體育教師為主,但作為班主任,也應積極主動地配合體育教師,當好“配角”。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學生中的威信和全麵負責班級工作的有利地位,主動向體育教師介紹本班學生的特點,讓體育教師在從事體育教育時能做到全麵了解學生的情況,有的放矢;同時,班主任還應及時向體育教師反饋學生對體育課的意見和要求,以幫助體育課更為有效地開展。當然,最主要的協助工作還應該是幫助學生樹立起體育鍛煉的意識,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體育課。還應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使學生轉變“重智育、輕體育”的片麵認識,主動認真地上好每節體育課,完成體育課的各項教學任務。對於學生考評中的一些指標,一定要嚴格要求。如:在評定“三好學生”的時候,有些學習好的學生體育成績不合格,在此種情況下,班主任的態度一定要明朗,不讓不符合要求的學生當選“三好學生”。同時,及時對他們乃至全班同學進行教育,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體育與其他各育的同等重要性。另外,在宣傳教育時也要注意“創新”,如下麵案例中這位班主任的現實分析就能對學生中存在的輕視體育之思想產生一定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