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學生真正樹立講衛生保健康的意識,我不搞泛泛的說教和硬性要求,而是從新的角度啟發學生的覺悟。例如,怎樣看待學生生病?我提出:“生病就是犯錯誤。”並啟發學生:生病影響學習,影響工作,影響事業,影響國家,所以生病從客觀上來說將對國家造成負擔和浪費;生病耗費錢財,影響家庭,給父母增加經濟負擔。因此,生病和其他錯誤相比,表現不同,性質不同,但其後果卻基本相同。通過這樣從新的角度教育學生,使他們轉變觀念,重視個人和集體衛生,以促進健康。

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組織一些班級之間的體育競技比賽活動。體育活動不僅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同時,還能愉悅學生的身心,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另外,體育活動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同時,如果巧妙設計的話,體育活動還能發揮更多的功能。如下麵這個案例中的做法,班主任的“有心設計”就使體育活動做到了體育鍛煉與學生行為訓練、班級管理的有效結合。

本屆初一學生行為習慣特別差,表現為行動非常隨意:坐沒坐樣,上課隨意插嘴。針對這一情況,班主任首先與體育教師進行磋商:前兩周的體育課以軍訓的形式開展,訓練學生的站、坐、行、集隊等行為習慣,要求站如鬆、坐如鍾、行如風。下雨天,就在教室裏訓練學生的起立、挺胸、靜坐。班主任還密切與其他科任教師協商,共同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訓練,每堂課教師進教室的前幾分鍾,嚴格按照訓練的標準來督促學生:要求學生坐姿端正,上課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認真聽講,勤思考,踴躍發言,不隨意插嘴,有問題舉手發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變。

“兩操”即早操和課間操。做好早操工作,既有利於學生養成早起早睡的好習慣,又有利於學生身體健康。課間操一般在上午、下午的兩節課後進行,由於它是在學生進行了一定時間的學習之後的活動,所以它能幫助學生走出緊張的學習狀態,消除大腦疲勞。因此,在開展體育工作時應做到從細微處入手,可以用“兩操”工作來帶動學生的日常鍛煉。

此外,班主任還應組織全班學生定期開展一些班級體育活動,如:球類比賽、拔河比賽、體操訓練活動等。這些都是學生喜歡的體育鍛煉形式。

同時,大自然是最好的體育鍛煉場所。班主任應充分利用本地區或近郊的自然條件,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校外體育鍛煉活動。如:可以組織春遊、秋遊、爬山、劃船等項目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親近自然中陶冶身心並得到鍛煉。

巧妙處理學生失竊事件

班級失竊,這是校園中發生的較為棘手的事情。由於當事者往往是未成年的學生,這就給我們出了一道難題--班主任無法像福爾摩斯那樣去處理校園失竊事件,因為學生畢竟不是罪犯,他們在校期間還處於道德認識的發展階段,許多行為對他們來說還沒有上升到道德是非的層次。

然而,班級失竊現象絕對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對於這樣的問題,教師不要回避、苦惱,要積極學習現代的教育理論,尋求恰當的、合理的、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解決辦法,使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