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下麵這個案例:

一天早晨,一名男生來辦公室悄悄告訴我說:“老師,昨晚我把300元錢放在衣服口袋的皮夾中,今天早晨穿衣服時一掏沒有了。”聽到後我心中不禁一驚,急忙問他:“找一找沒有?”他說:“哪都找了,就是沒找到。”於是,我勸他回去後暫時不要聲張。隨後,我找來了他所在的這個宿舍的班委和舍長,認真仔細地了解情況,得知確有此事。早飯後,我又帶上幾個信得過的學生勘察現場,經分析完全可斷定,這次事件是本班同學所為。

下午第三節自習課召開了班會,開始了第一步工作--攻心戰:“我們班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家庭經濟不很寬裕,父母每月支出一筆生活費實在是不容易。同學們,請你設身處地替丟錢的同學想一想,他怎麼張口再向父母要?此時此刻他心裏是不是非常著急?既然如此,請問拿人錢的同學,你這樣做,人道嗎?你的良心和道德哪裏去了?你現在就這麼狠心、殘忍,不管同學的死活,將來走向社會,你還有什麼出息?況且,你偷了幾百元錢,整日的提心吊膽,十天半月錢就花光了,留給你的卻是一輩子的愧疚、心靈的不安。所以說,這位同學偷小失大的做法,實在是蠢。”

“同學們,認為這樣做太不值得的請舉手?”這時,全班同學紛紛舉起了手。我見時機已經成熟,就改換語調說:“不過話說回來了,錯誤誰都難免,改了就好。如果說現在這個同學確實從內心深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想懸崖勒馬,糾正錯誤,我們能原諒他嗎?”結果學生的回答完全與我合拍。

我又語重心長地說:“從大家洪亮的聲音中,我想你會得到這樣一個答案:改了,大家就會原諒你,而且我們大家還要保證,今後誰也不能再提這件不愉快的事!”

接著,我就開始部署第二步的行動--設置改錯的場所。時間定在晚飯後,地點選擇在男生寢室,寢室裏事先放著一個紙箱,箱子上麵挖個長方形的小洞,便於偷錢的同學把錢放到紙箱裏。

天黑後,同學們按照我的要求來到距離男寢室8米遠的地方排好隊,一個個走進寢室,在裏麵停留半分鍾再走出來,等所有的同學都走完一遍後,點亮燈,拆開箱子,發現那300元錢卷成一筒,靜靜地躺在箱底,看到失而複得的錢,同學們都說這個辦法真靈。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青少年思想幼稚,往往會因為一時是非不分、認識糊塗而幹了錯事,這在所難免,做師長的此時應該寬大為懷,容許他們犯錯誤,並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引導他們引以為戒。

這則案例中那位班主任老師的睿智讓人折服,讀後真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也有一種同感在心中蕩漾“為人師真好。”這位老師在失竊事件的處理中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一是保護人的自尊心多麼的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學生教育時認為:“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案例中老師的“紙箱”及時地避免了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行為,消除了學生心理戒備,贏得了教育學生的良機。更為重要的是她能因勢利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困難和新問題麵前大膽探索,獲得了成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二是教育學生要從學生的一生著想。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教育無小事,教師無小節”。教師在對學生每件事的處理過程中,都關係著學生一生的命運。為師者切忌圖一時痛快、一時輕巧,對其一棍子打死。這一推或一拉,也許就讓人下地獄或是上天堂。

三是教育方法上要和風細雨。案例中的老師用真誠撥動學生的心靈,化暴風驟雨為和風細雨,以朋友式的勸告,使學生感受到老師濃釅的人情味和深厚的人格魅力,也收到了春風化雨的效果。做思想工作要以攻心為上,攻心要和風細雨、深入細致,隻有“心”攻下來了,塑造美好心靈的工作才有可能完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