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一顆“定心丸”
有位班主任老師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班上一位男同學人很聰明,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可是一段時間以來,他情緒低沉,上課走神,成績直線下滑。我看在眼裏,急在心頭,但苦於不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曾試著與之交談,但他卻守口如瓶。我知道他是一個孝子,很體貼父母。於是,我放出風去,最近要有重點地到幾位同學家走訪,並有意問他家長近日是否有時間,他一聽著了急,懇請我不要向家長告狀。我說,要想老師不告狀,你必須把自己近來的真實心態講出來。他猶豫再三,第二天中午來到我正在值班的心理谘詢室,向我傾訴了他內心的苦悶。
原來,他悄悄地愛慕上一位漂亮的女同學,曾偷偷地給那個女孩寫過一封信,因為遲遲不見那女孩的態度,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費了很大的勁才說明了自己的心態:既怕遭到拒絕而讓那女孩瞧不起,又怕那女孩將這事告訴其他同學,使自己在外界輿論麵前抬不起頭,更怕這事讓老師們知道後,從此就被認定為是個思想不健康的人。壓力,已使他寢食不安,陷入感情的誤區不能自拔。
我首先感謝他的信任,告訴他敢於正視自己內心情感的人,是能夠戰勝自我的人,也應是個有出息的人。“青春的萌動是一種自然的合情合理的現象,但你是一個有理智的勇敢的孩子,用理智戰勝感情,這是許多成功者曾經走過的道路。”我鼓勵他要學會自我調整心態,為圓自己的大學夢而努力。“至於那位女同學,你盡管放心,她沒有表態,就等於表明了態度。她不接受你的想法,又找不到合適的拒絕形式,隻好保持沉默。我想,你已經打擾了她,她要是不考慮這些,不會沉默到今天。”
“放心!就當這事沒發生,”我拍拍他的肩,說:“沒人會小看你,相信你不會影響下一階段的學習。”
然後,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裏的落葉。
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會隨風飄落。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
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
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猛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幹淨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裏如往日一樣是落葉滿地。
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
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惟有認真地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我明白了,我這是在預支明天的煩惱!”男孩子很聰明,一點就透。
“是啊,明天的煩惱是什麼,我們沒必要預先知道,更沒有必要預支。”
後來這個男孩子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一所外語學院。至今,他的家長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過的那段情感經曆。
有人說,人的心理防線不容易攻破,是因為他的內心世界有許多隱秘的東西不想被別人發覺。人都有保護自己隱私的權利,但由於保護隱私的情感狀態失衡,表達自己情感的需求就容易受到壓抑。中小學生初涉人世,需要嚐試的東西很多,好奇、害羞等因素又常常交織在一起,加上許多東西自己不能把握,在認知過程中又缺少有益的指導,心理的障礙一旦形成,就無法從中解脫出來。
教育者的責任是設法保證並讓孩子知道他有權利產生自己的情感,更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情感。壓抑情感和保護隱私亦是人的正常需要,隻不過需要自我調節或在別人的幫助下來進行調節,否則就無法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交往。
心態健康的人,能在事情發生之前就預知可能發生什麼,並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而中小學生思想不成熟,情感的爆發有時很突然,一時的衝動常使他們無法應付繼之而來的局麵,又怕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於是,保護“隱私”就成了他們固守的防線。此時,有益的交流就顯得十分重要。應該說,父母是他們首選的交流對象,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父母不易理解孩子的這種情感,甚至會用不當的方式傷害自己孩子的感情,致使其與他人交往的需求受到壓抑,進而陷入無法排解的痛苦中。
這時候,班主任就應承擔起這樣一種角色:當你的學生把發生的事情和內心的感受傾訴給你的時候,你應該讓他感受到,你是他最可信任的朋友,正在幫助他解決問題。你還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讓孩子明白,他不是孤立無援的,做老師的不但不會恥笑自己的學生,反而會保護他不會受到傷害。
總之,班主任要用真誠的言行給學生一顆“定心丸”。
輕輕撫去“戀師”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