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內容不限
師生書信聯係應建立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特別是對學生來說,他給老師寫信,應完全是出於自身的需要,而不是礙於老師的情麵。而要讓學生保持與老師通信的興趣與熱情,班主任要特別注意,不應對書信內容有所限製,相反,要盡量讓學生有充分的思想自由,不斷豐富書信的內容。學生在書信中話題越寬,越說明他對老師很信賴,這樣,師生的書信聯係便越穩定,越持久。
3、平等對話
與前麵談到的“個別談話”一樣,師生在書信往來中雙方也是絕對平等的。在書信中,學生可以向老師谘詢,教師也可以向學生請教;教師可以向學生表達期望,學生也可以向老師提出建議。雙方可以展開坦率的討論甚至可以激烈的爭論,但都不應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對方。即使教師的回信是目的性很強的心理輔導,但字裏行間仍然沒有任何強迫接受的色彩,仍然隻是一種朋友的誠懇勸勉。
當然,班務繁雜的班主任與班上每一位學生都保持頻繁的書信往來是不現實的,但班主任無論怎樣忙,最好都應有選擇性地與班上具有某些特殊性的學生保持書信交流。因為對這些學生來講,也許是最有效的心理輔導。
四、爭取家長配合
父母與子女的特殊關係,確定了他們在青春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實踐證明,學生家長的參與是青春期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培訓家長
在子女青春期教育的問題上,相當一部分家長的認識是糊塗的。他們往往以“保護子女純潔心靈”為由不願積極主動地進行這方麵教育。子女一旦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某些青春期特有的思想意識,家長便簡單粗暴地斥之為“胡思亂想”、“變壞了”、“下流”等等。這樣的家庭教育是直接危害子女心靈健康發展的。因此,舉辦家庭教育講座,首先是要改變一些家長的錯誤觀念,讓他們認識到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此外,教師還應給家長們介紹有關青春期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特征的知識,指導家長們科學、民主地進行家庭教育。
2、組織家長座談交流心育經驗
班主任先在本班家長中廣泛征集青春期家庭教育難題,然後召開家長座談會,組織家長們圍繞這些難題展開討論,交流做法,共同切磋。班主任也可以請本班一些在青春期家庭教育方麵做得比較好的家長作專題發言,介紹其經驗。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心理類型的學生,分別召開小型家長座談會,更有針對性地研究探討對其子女的教育。
3、指導家長與子女開展心靈對話
學生與家長存在著心理隔閡,是目前比較普遍的現象,這極不利於家庭青春期教育。因此,班主任爭取家長配合心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幫助班上的學生與他們的父母建立真誠的心靈交流關係。教師可引導學生經常主動與爸爸媽媽說悄悄話、知心話,同時要求家長也放下長輩的“尊嚴”,以朋友的身份與子女談心。班主任還可以利用“三八婦女節”、“五四青年節”、“十四歲生日主題班會”等特殊日子,組織學生與家長互相通信,讓兩代人平等對話、增進理解。
4、與“特殊學生”家庭保持密切聯係
班主任在對學生集體進行心育的時候,應重點關注一些有異常行為、異常心理或心理疾病的“特殊學生”,並與這些學生的家庭保持密切聯係。班主任應定期向家長介紹其子女在校各方麵情況,同時給這些家長提出要求或具體建議,請他們不僅要關心子女的生活,更要細心地觀察、敏銳地感受子女在情緒、談吐、行為等方麵的微妙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通報班主任,以配合學校,共同教育。
總之,青春的心靈需要我們的教師去細心嗬護。
別把學生總往壞處想
青春期最敏感的一個話題就是少男少女萌動的情感,這也是被許多家長和教師視為頭痛的問題。我們通常的態度總是把它當作一件極不光彩的事情來看待和宣傳,采取一些極端的做法來製止與打擊。
如:現在許多學校為防止學生早戀,改變以前的男女學生同桌的傳統,讓男女生分開,希望通過阻止他們的交往來阻止早戀的發生;有的學校則用抓典型的方法,即把某一對男女學生的早戀當作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在全班甚至全校加以批評,並想以此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事實上,這都是一些極不明智的做法。我們每一個成人都是從青春期過來的,這種青春期的情感萌動心理也幾乎是每一個人都曾有過的感受,所以,我們不應把自己超然於事外,儼然把自己當作一個聖人來看待,而應該用自己的感受來體驗這群青少年學生的感受,真正從他們的立場出發來幫助他們正確認識,青春期的激情,不要總帶著審視和懷疑的目光,把青春期的孩子總往“壞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