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掃除學生心靈的陰霾(1)(2 / 3)

3、“放開走”一旦發現學生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感覺了,就開始由學生自己全權負責。在這一階段,更要不斷強化學生的興趣。

給學生一些命題的日記、周記,引導學生不斷反思,也十分必要。

缺少審視的人生是殘缺的人生。班主任應該幫助學生尋找自己心靈深處的助手,不斷否定自我、挑戰自我、完善自我。

驅除學生自卑的陰影

自卑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情結,嚴重的自卑心理會給人的生活帶來很多危害,特別是對於青少年來說,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其實自卑並不可怕,隻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是可以走出自卑的陰影並獲取成功的。

自卑心理是指一個人由於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產生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他人的心理現象。作為一種心理活動,它集中表現為自卑感--一種由於“無能”而產生的不能勝任和痛苦的“感受”。

自卑感表現的方式有千萬種,大致表現分為三類:

1、怯懦

這類學生通常的具體表現為:

(1)不敢在公開場合說話,害怕在陌生人麵前及集體活動中說話,甚至平時也輕聲細語,不敢大聲說話;

(2)不敢在公開場合做事;

(3)沒有主見,遇事隻等著家長或是老師為他拿主意;

(4)孤僻。比如,有一個男孩,他的言行總顯得與眾不同。開運動會時,別人都去為同學加油助威,他則一個人趴在窗前看一會兒,或幹脆看書,還聲稱:“這有什麼意思?”

2、搗亂

這類學生常常以高傲的形式來表白自己,尋求各種借口,抓住各種機會來表現自己,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缺點,害怕自己所意識的無能被人察覺。而事實上,正常的途徑往往使他的目的無法達到,於是他隻好以其他方式來表現。

具體有這樣一些表現:

(1)上課故意不聽講,做鬼臉和小動作,以引起老師的注意;

(2)作業故意不做,或故意做錯,以等老師的檢查;

(3)對老師置若罔聞,自己搗自己的亂,如不停拆裝自己的筆;

(4)不恰當地發揮自己的某些特長,這些特長足可以讓他炫耀,獲得優越感。

3、補償

自認為自卑純屬正常的心理,因而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並且把自卑化為促使自己進步的動力,從而超越自卑。具體表現有:

(1)以勤補拙。比如成績不好報各種補習班或者請家教來彌補;

(2)揚長避短。如果在相貌上感到自卑,就會在學習上加倍努力來補償。學習不好,就在體育、美術、音樂等方麵發揮自己的特長。

從這些自卑的表現可以看出,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比較複雜,其中既有個人生理與心理方麵的原因,也有家庭、學校和社會因素的影響。

一個人在五官、容貌、身體、體質等方麵有某些缺陷,都容易引起“自慚形穢”的心理。特別是進入青春期以後的青少年學生,更容易關注自己的外貌儀表。如果此時受到他人的取笑和冷遇無異於雪上加霜,會更覺得無地自容,引起強烈的自卑感。其中挫折經曆是導致自卑感產生的根本原因。失敗和自卑,往往如影隨形,互為因果。失敗可以引起自卑,自卑又會增加失敗。所以,經常遭受失敗和挫折的人,自信心會日益銷蝕,而自卑感也日益嚴重。比如有的同學因自己語文提筆就寫錯字,數學一算就出錯題,唱歌一張口就跑調……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就會讓自己的自卑感日益加重。

從整體上看,就氣質類型而言,抑鬱型的極易形成自卑傾向。同樣,就性格而言,內向的人無形中在進行著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就很容易形成自卑感。另外,外界對他的評價也會產生影響。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老師又是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因此,父母與老師對孩子的評價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抑鬱性的評價,都極有可能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產生自卑感。再加上不恰當的自我評價,都會產生自卑心理。當某種能力與缺陷受到周圍人的輕視、嘲笑或侮辱,這種自卑感會大大加強,甚至以畸形的形式表現出來,如自殺等。

產生自卑的心理還包括家長的溺愛和過分的保護。有個小男孩曾因身體不好,經一段時間的休養才又繼續上學,但他的家長卻對他過分嗬護。每天都要幫他背書包,拿水壺,送進教室,一切安頓好後才離去。家長還要求老師不能開窗戶,怕吹著他;不能讓他做值日,怕累著他。就這樣倍加小心地嗬護著,但這個小男孩卻希望能像同學一樣又蹦又跳地活動。可他的這種想法被拒絕後,他竟然留下字條:“我要自殺!為什麼我不能打雪仗……”而後就躲在校園的某一角落,老師費了很大的勁才把他找回來。

產生自卑感而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的時候,它就會漸漸蔓延、擴散,從而產生錯誤的心理定勢,引發出人際關係障礙和許多行為上的困擾,妨礙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這些活動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