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掃除學生心靈的陰霾(1)(3 / 3)

有這樣一個女孩,原本學習成績很好,但由於父母離異,影響了她,學習成績一路下滑,老師為了了解情況到她家中走訪。當她見老師知道了這個現實後,趁父親送老師出門的時候,縱身從十幾層的家中跳了下去,最後不治身亡。

自卑感強烈的人,心理是脆弱的,經受不起挫折,適應力差,性格抑鬱沉悶,遇事往往自愧無能,甚至對於本來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半途而廢。自卑真的是人前進的一大障礙,它讓人變成了醜小鴨。

但是,自卑並不是天生的,當一個嬰兒躺在媽媽的懷裏的時候,他不會產生任何自卑。當人在以後的成長經曆中因各種原因產生自卑心理之後也並不可怕。它也並非什麼疑難雜症,隻要在老師與家長的指導下調整心態,坦然麵對,再在行為上進行矯正,就會告別自卑,讓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

1、心態正常,坦然麵對

自卑心理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體驗過。嚴重的自卑感會造成人的心理變態,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但自卑心理並不是不可改變的,人有自卑感,也才能設法彌補自己的缺陷。如果我們一直保持著勇氣,改進身邊所處的環境,使我們離開這種感覺,取得成功就可以告別自卑。所以說自卑感在某種程度上是人們前進的一種動力。

愛迪生說過:“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隻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後,才知道做好一樣工作的方法是什麼。”自卑也和自信一樣有價值。隻有在知道自己的弱點後,才能破舊立新,有所突破。

法國青年拿破侖因為自慚其醜,所以在思想上痛下工夫而大放光芒。他在回憶錄中寫到:“人人都說我除了幾何之外,一無所長。人人都不喜歡我,我幹枯得像一張紙。”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他最終成為世界曆史上引人注目的偉大人物。

所以說自卑並不是百害而無一利的,自卑並不是那麼可怕,如果正確麵對自卑,認識自卑,化自卑為動力,一樣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作為班主任發現孩子有自卑感的時候,一定要加以正確的引導,讓自卑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在獲得一定成功經驗之後找回自信。

由此可見,任何人都會有過各種各樣的自卑心理,隻要我們能夠保持正常的心態坦然麵對它,就可以改變它。

2、行為矯正,恰當有效

自卑心態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心理狀態,當我們能夠麵對它坦然承認之後,就應該再讓自己學會積極地采取各種方式矯正它。

方式一:積極交流

自卑的孩子多數孤僻,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孤立起來。自卑者長期獨處,心理活動的範圍、內容會變窄變小,隻能翻來覆去在某幾個問題上轉,加上個人認識的局限,就會使心理活動走向片麵,從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不能自拔。而在與人積極交往過程中,自己的注意力會被他人所吸引,心理活動就不會局限於個人的小圈子裏,性格就會變得開朗。

下麵的案例就說明了這一點。

有一個小男孩寧可自己在班裏看書也不願去為同學加油助威。有一次,他被同學無意撞了一下,就馬上回手打了對方幾下。當我找到他了解此事之後,我問他:“既然你已經知道這麼做不對了,那麼可以怎麼解決呢?”“沒有什麼可以解決的辦法。”“為什麼?”“您的意思不就是想讓我向×××道歉嗎?”“難道這不可以嗎?”“那如果我向他道歉,他也打我怎麼辦?”“你為什麼這樣想?”“因為換成我,我就會打對方的。”麵對他的坦率,看來他真是把自己與他人對立起來了。“如果你不試,怎麼能斷定對方會這樣對你呢?再說,如果他想還手,在你打他的時候就動手了,他何必來找老師解決呢?我希望你去試著道歉,我相信他不會傷害你的。”在我一再勸說下,他猶豫地答應了。

不多時,他回來了,並告訴我對方原諒了他。我一邊為他高興一邊繼續勸說,其實與人交往很容易,隻要你能給別人帶來方便,快樂,會有許多人喜歡你。

在幾天後的改選中,他所在的小組因推選組長而犯愁,向我征求意見。我就利用這個時機對這些學生說:“我有一個建議,讓××試著當當,怎麼樣?”大家一聽,馬上叫好:“對,讓他試試,肯定行……”這下倒是讓這名男生很意外。他連忙推脫,我說:“好,隻要你有能說服我的理由我就可以收回我的話”。

半天過去了,他來辦公室找我:“老師,我找不到理由,就試著當當吧。”這樣他當上了一組之長,開始為大家收發作業本,帶領小組做值日……在不知不覺中,他的臉上多了笑容,也會在課間與別人侃侃而談了……

就這樣,在班主任的引導下,他漸漸走出了自我封閉的世界,學會了與人交往。

方式二:激勵評價

作為教師,經常會對學生的一些言行做出評價,如何利用激勵性的評價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麵入手。

第一,激發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