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教過一個學生,在我教他的一年中,他各個方麵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畢業考試時,他想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入理想的中學,但因一時馬虎,他被分到了一所普通學校,為此他很失望。連報到都不想去了,他的媽媽隻好打電話讓我勸說他,當我見到這個男孩的時候,他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風采,我對他說:“你今天的樣子是被你自己打倒的表現,你想用這一年的努力戰勝六年努力的同學,考入理想的中學,目標定的不太合適,現在你不能因此連學都不上了,這哪像一個男子漢呀,哪摔倒了哪爬起來,用事實證明你能行才是你惟一的選擇。記住,實現任何目標都是用積累一個個小的成功換來的,你別把目標定得太多太大,從每一次作業、考試開始努力,你會笑到最後的”。
聽了我這番勸說,他按時到校報了到,而且由於他在那些學生中各個方麵都很突出,不久就成了班長,成績也是前三名,他又找回了失去的信心。
在一年之後,他又告訴我他的一次選擇:由於他所在的學校各個方麵條件不理想,將來上高中不一定能行,而他自己又一直喜歡踢足球,某體校招生,他考上了。於是他決定放棄現在的學業,去體校邊讀書邊踢球,這樣將來也會多一些機會。我不無擔心地告誡他,許多從事體育運動的人最終都放棄了學業,或者搞不了體育了再去上學,你踢球可更難有好的學習機會,他堅定地告訴我,自己不會放棄學業的。
果然,進入體校的他,次次文化課考試都是前三名,年年都拿獎學金,當別人因訓練而不再重視學習的時候,他依然捧著書本苦讀。因為他為自己製定了明確的目標,並且通過一次次優秀的成績,證明了自己的成功。去年,他如願考入了北京體育大學,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他這一路走來,體驗了成功與失敗,正是這種積累,讓他有了實現大目標的動力源,同時也消除了自卑心理,形成了自信。我想,這之後,他一定會在不斷成功地激勵中,不斷增強自信,獲得更多的成功的。
自卑不是錯,但自卑卻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隻有教育者從點滴著手,從小培養學生預防和消除他們的自卑感的能力,才能使他們擁有健康的人格,擁有快樂的人生。
克服學生的嫉妒心理
嫉妒,就是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從心理學角度講,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情緒狀態,其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從極端自我主義的立場出發,對別人的才華或過己之處懷有一種厭惡、仇恨的心理,甚至於不擇手段地詆毀別人,傷害別人。如果學生存在嫉妒心理,不但會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甚至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帶來負麵影響,而且還會對其他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那麼作為班主任該怎麼辦呢?我們先看下麵這個案例:
一天,我剛走進教室,班長小飛就告訴我,他與鄰桌的小帆在互相交換檢查課堂作業時,小帆故意用透明膠粘掉了他造句中的一個句號,卻又始終不肯承認,還說是他自己本來就漏掉了句號。
聽了小飛的話,我沒有說什麼,隻是看了看小帆,隻見他滿臉通紅,顯得局促不安。聯想到這幾天,我經常會表揚一些作業做得好的學生,小飛每次都在其中,而小帆雖然學習很認真,但總不夠仔細,這幾天作業老是出差錯,可他的好勝心卻很強,這次肯定是他嫉妒小飛才故意這麼做的。但如果我當即點破的話,自尊心極強的小帆肯定不會承認。如何引導他克服嫉妒心理,化嫉妒為動力呢?
首先,我讓小帆明白嫉妒心理的存在是正常的,並不是可恥的。我很耐心地跟他談話,告訴他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差異的,當別人的才能、成績超過自己時,自然會導致某種嫉妒心理的產生,但這一方麵也說明了嫉妒者有一顆不甘落後的上進心,有勇於與別人一比高低的決心。這遠比不思進取、甘於人後的學生強。小帆聽後頻頻點頭,爽快地承認了是他故意粘掉了一個句號,想讓小飛也錯一次。
其次,我引導他認識嫉妒心理過分滋長的危害。我利用晨會課上了一節題為“當別人取得成績時”的心育課,讓學生們敞開心扉,說說看到別人取得成績時自己心裏的真實感受,並不失時機地給學生講了嫉妒心理如果任其發展,會產生的一些消極影響。我說:“為了攻擊和傷害被嫉妒者,嫉妒者需把自己的主要精力以及智慧都下意識或十分明確地投入其中,這無疑給自己的求學投放了一帖減速劑,結果,落後的仍是嫉妒者自己。”我還啟發學生說說“當別人取得成績時,自己應抱的正確態度”。讓學生明白:對於別人的成功,既要嫉妒,又要不嫉妒;嫉妒,就是積蓄你自己大量的精力、時間、智慧,去產生應該屬於你範圍內的積極嫉妒心理;不嫉妒,就是要灑脫和不甘落後,對自己充滿必勝的信心,這才是強者的風度,也是促使你不斷成功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