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積極鼓勵他變嫉妒為競爭的動力。我告訴他:“山外青山樓外樓,還有雄關在前頭”,比他強的同學很多很多,而且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強項,同時也會有自己的弱點。要想事事超過別人是不可能的,關鍵是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發展自己的優勢,與其因暫落人後而嫉妒別人,痛苦不已,還不如奮起直追,趕超他人。同時要求他保持一顆平常心、寬容心、謙虛心,虛心學習他人的優點,使自己不斷地完善,走向成功。我讓他發揮自己的優勢,主持班隊活動、晨會活動,讓他充分看到自己的長處,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漸漸地,我發現小帆做作業明顯比較仔細了,作業的正確率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如果出現錯誤,他也能認真分析錯誤的原因。尤其是每次我在表揚學習進步、取得成功或競賽獲獎的同學時,雖然沒有他的名字,他也會由衷地為別人取得成功而高興。
案例中的小帆之所以要偷偷地拿透明膠把班長小飛作業本上的句號粘掉,就是因為他嫉妒小飛次次作業總是“優秀”,嫉妒小飛回回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嫉妒是一種缺陷心理。看到別人比自己強,或在某些方麵超過了自己,心裏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於是就產生了一種包含著憎惡與羨慕、憤怒與怨恨、屈辱與虛榮以及傷心與悲痛的複雜情感,這種情感就是嫉妒。班主任應怎樣幫助嫉妒心理太強的學生克服這一性格上的弱點呢?案例中這位班主任的做法無疑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蘇霍姆林斯基也告誡過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急於揭發兒童的不良的、應受指責的行為,不要急於把兒童的缺點在集體麵前當眾宣布。應該讓兒童表現出克服缺點的內在的精神力量,讓集體首先看到他的好的方麵。這就是教育藝術。”上麵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很注意教育藝術,當發現小帆的過錯行為後,不是當眾揭發批評自尊心極強的小帆同學,而是從正麵肯定小帆的上進心、好勝心;同時指出嫉妒心理的危害,並鼓勵小帆同學變嫉妒為競爭的動力,引導他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虛心學習他人的優點,使自己不斷地完善,走向成功。由於班主任講究教育藝術,透過行為的表象去尋找心理的問題,用心理輔導的方法去破解學生心靈的密碼,因此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開啟學生閉鎖的心扉
閉鎖心理是青春期的學生常有的一種正常心理狀態。心理學家斯普蘭格認為,青少年時期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閉鎖性,失去了童年的直爽、坦率,即使對最親近的人也很少吐露真情,但在另一方麵又有著希望被別人理解的強烈願望。
那麼,班主任應該如何對有閉鎖心理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呢?
請看下麵的案例:
小惠是我接手的班級裏一個很特別的女孩,她長相清秀,性格靦腆,連走路都是輕手輕腳的。開學好長時間,沒聽她大聲講過一次話,沒見她開心地笑過一次,也沒見過她為什麼事而生氣或跟誰吵架。上課的時候她有時會瞪著眼睛專心地聽講,有時則會漠然地坐在那兒。奇怪的是,她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點名叫到她,她隻是漲紅著臉站在那兒一言不發。詢問她的情況,所有的人都說:“她呀,你等她半天,她也說不出一句話,簡直是浪費時間!”家長反映,她小時候原本很活潑,愛說愛笑,好玩好動,總愛扯著個大嗓門說個不休,可11歲那年發生的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徹底地改變了她。
一天晚上,她媽媽的朋友帶了孩子去她家串門。一進門,小惠就“阿姨長阿姨短”地招呼個不停,又像小鳥似的對小客人嘰嘰喳喳說個不休。那位阿姨見小惠嗓門那麼粗,出於關心,就問小惠的媽媽:“你們家小惠的嗓子怎麼啦?聲音那麼粗!”她媽媽隨便答道:“誰知道呀?人家女孩子聲音總是脆脆的,就我們家孩子說話像老鴨叫,難聽死了!”誰知,就是大人們這不經意的談論,給了小惠很大的打擊,她從此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漸漸進入自我封閉的狀態,在學校裏是如此,在家裏也是如此,甚至連自己的父母都不願再叫一聲,更不用說與父母交流了。很多時候,你問她,她隻是用點頭或搖頭表示自己的態度。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封閉的狀態愈加明顯。她父母為此也十分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