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掃除學生心靈的陰霾(3)(2 / 3)

家庭環境的變遷,父母關係的惡化,使純潔善良的她無法接受這種現實。父母的行為使她不願意再相信任何人,美麗的夢想就這樣被打得粉碎,陌生的人際環境又使她隻能一個人獨自承受這種苦悶和抑鬱,於是原本快樂開朗的她開始日漸消沉低落。

案例二:

她長得很文靜,一看就知是一個性格內向、膽怯、不善言辭的學生。她曾是一個快樂的女孩,但自從母親殺死父親且不久也去世後,她便和弟弟跟著叔叔生活。後來因她們倆而造成了叔叔家庭的不和,最終叔叔的家庭破裂。現在她和弟弟仍與叔叔住在一起,叔叔因此而變得脾氣暴躁,有時打她並訴說其母親和父親死亡之事。她對此很害怕,不願意回家,學習也因此而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情緒很不穩定,並且慢慢產生了自卑感,也想好好學習,因為她認為這是改變自己命運的惟一出路。但是由於種種苦悶和痛苦,常常不能專心學習,總覺得自己不行了。即使考高分也認為這是碰巧,考低分更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上課也不敢發言,總害怕答錯了遭受其他同學的笑話。有時一回到家中便想哭,想起往事時更是淚流滿麵。總覺得別人瞧不起自己,沒有信心,有時還認為其他同學在背後說她的壞話,對未來非常迷茫,經常感到頭痛。有時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值得她留戀的東西,曾企圖自殺而未遂。

由此可見,抑鬱已逐漸成為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嚴重心理疾病之一,班主任對此應高度重視。

那麼,如何才能讓抑鬱遠離青少年呢?

許多心理上出現抑鬱的學生,除了遺傳和生物化學因素之外,幾乎都是由於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了挫折和壓力。隻有改變對挫折和失敗的態度,才能改變他們抑鬱的心理特征。那麼班主任應如何教授學生對付挫折和失敗呢?

1、作為教師,應注意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培養學生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

雖然人與人之間在心理上總會存在著一定的區別,但這些細微的區別卻往往會造成人與人之間具有很大的差別。經常持有積極樂觀心態的人常常會用一些積極的觀念來激勵自己,始終用積極的態度、樂觀的思想等來支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比如,這些人常常會用一些這樣的話語來鼓勵、安慰自己,“我想我最終肯定會取得成功”、“我一定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等積極的觀念。積極的心理態度和良好的思維習慣常會對個體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心理學有關這方麵的研究表明,人們的思想、觀念、心態和行為是可以互相影響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種積極的心態和必勝的信念,經常鼓勵自己而不是批評自責,用讚美來激發學生內心的動力、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精神,這對於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重要作用。心理抑鬱的學生常常是對任何事物都失去了興趣,甚至是任何一種活動也不能給他們帶來積極愉快的感覺。因此,培養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解決中小學生的抑鬱心理的基礎和根本之所在。

2、教他們學會轉移自己的不良情緒,並在情感上給予支持

抑鬱本身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消極的不良情緒長期積聚的結果。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適當地表達他們的情緒情感,並教給他們轉移不良情緒的方法。每一個孩子都有其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在人際交往中,他們比成年人更為敏感和較真,尤其是優秀的學生,比如案例一中的那個女生。無論碰到什麼事,他們在內心都特別希望能有一位聽眾來傾聽他們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這就需要當老師和做家長的,能夠靜下心來,懷著一份關心、一份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使他們在一種複雜情緒宣泄後,獲得一種尊重和滿足。特別是對於那些平常看起來沉默寡言而又遵守紀律的學生,教師一定要細心地加以體察,需要對他們的內心世界給予更多的關注和了解。這些內心抑鬱而表麵上又顯得規規矩矩的學生決不能簡單地認為他們不會出現什麼心理問題。事實上,這些學生往往才是真正最需要教師在心理上給予關注和指導的人。

因此,無論教學工作多麼繁忙,工作事務多麼煩心,教師都要讓自己能真誠地麵對孩子,靜心地傾聽他們的訴說。談話是打開心靈大門的鑰匙,是心靈相通的橋梁,心理溝通了,情緒梳理了,他們抑鬱的心理自然也就消失了。社會的紛繁複雜和人生的艱難曲折,使每個正在成長的學生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自然而然地便會產生各種複雜的情緒情感。有時他們自己也非常明白事理,但就是不能控製自己的煩惱、痛苦和鬱悶。因此,作為教師,還要教會孩子一些合理宣泄情緒的方法。比如,聽聽音樂、看看電視、打打球、跑跑步或參加一些體力勞動……用這些活動來緩衝或轉移心中的消極情緒。當你十分憤怒時,可以去懲罰牆壁;當你感到十分壓抑時,可以在無人處大喊大叫。這樣既讓心中淤積的消極情緒得到了發泄,同時也不會產生不良的後果。為了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情緒,教師還要從外在的方麵為他們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生活與學習環境。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和家庭的溫暖,教師和父母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