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掃除學生心靈的陰霾(4)(1 / 3)

作為學校不能僅是為了升學,一味地加壓,這會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在課程設置上,要按教育教學規律開足開齊課程,徹底改變過去應試教育情況下非升學考試科目被嚴重削弱的狀況。要改革目前教材繁、難、偏、舊的狀況,在使所有學生在各方麵全麵發展的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端正辦學思想,克服片麵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教書育人不能僅僅以單一的學習成績好壞來評判,應以提高人的素質為目標,培養合格、有理想的學生。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的情況下,尊重學生的愛好和興趣,讓其自主選擇。事實證明,經常受到尊重的學生,會更加自尊自愛,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充滿信心,不會感到厭倦和無聊。

2、對學生充滿關心和愛護,實施情感教育

造成學生厭學的原因有很多,但缺乏必要的關心和愛護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情感對於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積極熱烈的情感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所以,教師千萬不能忽視教育過程中的情感作用。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生積極進取的堅實基礎。老師要主動地關心愛護學生,滿足學生的歸屬和愛的需求,使學生願學、好學。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表現欲和對成功的需求也越來越強。針對有厭學情緒的學生不能操之過急,提出過高的要求,而要從其愛好和特長入手,選取一係列他們經過努力便可實現的目標,幫助和指導他們達成目標,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再提出更高一步的要求和確立更高的奮鬥目標。這樣經過一係列小的目標,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加強,同時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逐漸提高。既消除了他們的厭學情緒,又可以使他們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和技能。

如何才能在教育過程中做到知與情的統一?最佳的教育效果離不開有意識的情感教育。如果忽視情感的培養,那麼學生就不會對學習懷有一種持久的積極態度,久而久之,就很容易發展成厭學心理或者是出現棄學行為。特別是當學生遭到失敗和挫折時,情感教育顯得更為重要。此時教師的幫助,對於學生來說猶如雪中送炭。當然每個學生都想學習好,相當一部分出現厭學心理的學生是由於長時間地不能扭轉學業不良的被動局麵。有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由於各種原因,可能經過多次的努力後得到的仍是一次次的失敗和傷心,這時如果再遭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同學的歧視,那麼他們在既不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又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關懷的情況下,肯定會產生嚴重的失敗感、自卑感和乏味感,逐漸喪失了學習的鬥誌,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很快便會出現厭學和棄學的心理。針對學生因學習成績不良而導致的厭學情緒,教師要理解學生的心情,安慰幫助他們查找失敗的原因,鼓勵並相信他們的能力。老師的重視、同學們的友愛都將有利於他們尋找到情感和精神的寄托和支柱。同時還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點,及時地給予鼓勵,讓他們再次揚起努力奮進的風帆。

3、根據學生的特點,使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和主體,任何一種教育措施和方法都必須以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基本的出發點和依據。我們所頌揚的因材施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隨著當今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各種負擔及壓力的增大,在教育實踐中,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並非易事。在此,建議教師應盡力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努力。

(1)引發學習興趣,激起求知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中小學生的厭學心理,必然是促使學生個體對學習產生興趣,對知識產生渴望。一些教師抱怨說現在的學生是越來越難教,你掐著脖子硬灌,他們都不吃。由於傳統教學方式一般是采用教師講課,學生聽,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照本宣科,教法老套。教師一味積極主動地喂著學生,而學生則消極被動地吞咽著。有時雖然也能達到一定的目標,但卻沒有考慮到對學生的長期影響。當學生不能享受一個思想者的樂趣時,他們不僅不再願意吃準備好的各色美食,而且還會一看到食物便產生嘔吐感。這難道不是令老師感到悲哀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