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掃除學生心靈的陰霾(4)(2 / 3)

在實際的教育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比如講述生動有趣的故事,呈現逼真直觀的材料,提出引人入勝的問題,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性,把學生由一個消極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為一個積極主動的知識渴求者。同時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和愛好。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得生動,學得有趣,就能產生肯定的情感體驗,於是就會出現願學、樂學的好勢頭。

(2)減輕學生負擔,指導學習方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天,學生減負的問題已由來已久,還有相當一部分學校在實際中卻未能從根本上來解決這個問題。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首先是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猛灌,課下則布置大量的作業。題海戰術是“永遠製勝的法寶”。其次是家長對子女期望值過高,教育方式不妥當。為了“提高”水平和“全麵”發展,不得不為孩子報這個班,那個班。學習成績好的還想更進一步,學習成績差的更需加班加點。但我們都知道中小學生正處於成長發展階段,其注意力和持久性都不能與成年人相比,如此的加碼必然會帶來一些負麵效應。一些小學,作業太多,一個生字要寫一頁,一篇課文需抄幾遍,這樣的作業往往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一些學生從一上學就開始厭煩做作業。初中生更是整天在練習冊、模擬題中忙碌。如此下去,學生做作業不是為了鞏固知識,而是為了完成任務,久而久之,肯定會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

作為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願學、樂學,而且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會學。中小學生的厭學心理並非天生,他們的這種消極心理常常是由於長期的學業不良,進而造成對學習的自信心下降所致。學習是一項複雜的活動,由於中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還未發育成熟,因此可能會因一時所遭到的失敗和挫折而氣餒、灰心喪氣。同時也有一些學生也曾經努力奮鬥過,但卻仍是遭到了打擊和失敗,不能擺脫學業不良的困擾。以往我們強調熱愛學生,關愛差生,這無疑是正確的。但究竟怎麼樣才能幫助他們走出學業不良的困境呢?因此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指導者,教師還必須教會學生如何學,怎樣學?隻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願學、樂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長久地保持下去,也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幸福。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小學生正處於情緒的波動期,易受外界的影響。對於他們的厭學心理,教師要在實際的教育和培養過程中,與家長互相配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幫助他們解決厭學的心理。總的來說,對於中小學生的厭學心理,我們應全麵考慮,分析諸多因素而加以綜合治理。其中主要應從提高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方麵入手。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還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教養觀念,使學生能夠真正獲得全麵的發展。

把學生拉出“網癮”的泥潭

網絡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如大海般充滿神奇和奧妙,所以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癡迷地坐在電腦前,著迷地敲擊鍵盤、移動鼠標、點擊網頁;但網上也會出現毒素,毒害青少年的心靈。而且,由於青少年自我防護意識和自我控製能力相對薄弱,因此,他們很容易被網上色情信息、暴力遊戲所吸引而沉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