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掃除學生心靈的陰霾(5)(1 / 3)

高二時張淼生日的那一天,班上的同學打完籃球,班主任要跟隊員們聚聚,隊員們高興極了。大家來到餐廳坐定,班主任說:“今天是張淼的生日,我們為這一天感到高興,因為這一天給大家送來了一位同學和朋友……”老師的開場白還沒說完,張淼竟號啕大哭起來,搞得班主任莫名其妙,他沒想到張淼的反應會這麼大。飯後,班主任和張淼深談了一次,張淼說出了他傷心哭泣的原因。原來,他剛上初一時,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後來之所以迷上網吧,是因為他爸媽離婚了,他覺得家庭沒有溫暖,網吧就是他最好的避風港。他整天沉浸在虛擬的世界裏治療他受傷的心靈。以前的老師也費了很多心思想把他從網吧中拯救出來,但他已無動於衷了。聽完張淼的訴說,班主任既為自己的粗心感到慚愧,也終於發現了張淼深陷網吧的心理根源,想到了可以幫助張淼的新途徑。

一天,班主任出了一個《我眼中的爸爸媽媽》的題目,要求學生回家完成。張淼的作文,寫得非常感人。他記敘了爸媽離婚後,自己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心靈受到了傷害,於是,萌發了報複爸媽的想法,陷入電腦遊戲不能自拔。媽媽想盡了辦法,爸爸也想盡了辦法,自己反而越陷越深。班主任把這篇文章當作範文在課堂上大大讚揚了一番,想以此為契機,嚐試培養他另外的興趣。

這次作文的成功,果然給了張淼很大的鼓舞,也使他的情感有了抒發的地方。張淼突然覺得除了玩電腦遊戲,還有其他的事可做。班主任沒花什麼心思,他自己就對寫作越來越感興趣,他們有了共同語言。每天的課外活動,班主任再也不用越俎代庖替他這個隊長組織籃球賽了。他還學會了幫老師分擔一些班務工作。有時休息日,他還到班主任家幫著打文章,說他打字快,讓老師趁機休息休息。他的做法讓班主任感動不已。現在的張淼每天都很忙,過得很充實。

這則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戒除學生的網癮,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麵入手:

首先,要找到學生上網成癮的根源。

青年期處於青春發育時期,心理發育逐漸成熟,但不穩定。內外因都可能導致他們上網成癮。不可否認,網絡世界的確很精彩,因為在網上,有很多新知識、新信息,而聊天、交友、玩新奇刺激的電遊、看電影等等更是極具吸引力。也許由於家庭的原因,尤其在生活不如意的時候,網絡就會乘虛而入成為他們的好朋友。上網成癮也可能有其內因,網絡成癮的學生一般性格內向,希望能實現自我,現實生活和學習環境可能並沒有為他提供這個舞台,但計算機網絡則為他提供了實現自我的空間,他可以成為這個空間的主宰者。他在網絡上簡直像生活在童話裏,完全可以夢想成真。

教師要戒除青少年的網癮,就要深入挖掘其根源,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上麵案例中,老師一開始采用的是“堵”,但是顯然沒有太大效果。第二步老師的策略轉入“疏和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效果仍有限,因為教師主要從學生的問題行為矯正去考慮,卻並沒有深入分析學生產生問題的心理根源,也就是常說的“治標不治本”。一個偶然的機會,老師終於發現了學生種種問題的心理根源,即學生是因為歸屬與愛的需要的缺失,出於報複心理,才導致了自己的放縱。班主任抓住這一契機,一邊關愛學生的內心,一邊通過興趣引導矯正學生的外部行為,內外雙管齊下,終於使學生向好的方向轉變。教師的良苦用心也終於得到了回報。

其次,應實施個別輔導,不要全盤否定上網行為。

由於好勝的心理在現實生活的交往中沒有得到滿足,而網絡世界卻能滿足他的這種要求,這是導致學生沉迷於網絡的直接心理原因。此外由於在家上網受到父母的限製,於是他千方百計地投入外麵的網絡世界中去。為此教師應當耐心講解上網並非一件壞事,隻要把握得當還是會對學習帶來好處。同時也如實地分析上網不當和說謊造成的後果和危害,找些反麵的事例來教育他們正確對待互聯網,告訴他們網上的朋友不一定都是好的,這是一個虛擬世界,不應該過分沉溺,如有心理壓力自己不能解決可以向老師求助。

第三,不要急功近利,希望一勞永逸,要耐心糾正,給孩子慢慢改變和進步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