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掃除學生心靈的陰霾(5)(2 / 3)

其實網絡成癮和吸毒、賭博一樣,是一種精神依賴病症,孩子陷入網絡泥潭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幫助他脫離網絡也不能搞一刀切。對學生進行行為方麵的治療時,要慢慢糾正。比如,規定學生每個星期減少一個小時的上網時間,然後實現上網時間逐漸減少。

第四,轉移注意力,培養他們的自信。

讓他們多參與集體工作,在集體中實現與同學的交流。例如讓他們在課堂上與同組的同學進行交流,在幫助與保護中建立起互信關係,樹立其自信;多利用機會表揚他,與他交流,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把孩子的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他感興趣並有利的活動和項目上;培養孩子一項或幾項興趣愛好;讓孩子每天堅持一個小時的戶外活動;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資源;注意對他們監督,從嚴控製,引導其將注意力放在與自己成長相關的內容上麵;老師和家長要與學生加強交流,共同管理;在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以代替虛擬世界裏的遊戲,廣泛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多開展室外活動,參與實際活動。

總之,班主任應盡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借助社會和家長的力量,共同為青少年撐起一片健康的網絡,給孩子營造一個文明、健康、快樂、安全的網絡學習和娛樂環境,讓孩子在一片安全、純淨的網絡天空下健康成長!

讓校園的陽光每天都燦爛

學生小勤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總覺得沒意思,總是高興不起來,沒有兒童的天真爛漫與朝氣。活動課上,當其他同學盡情地玩耍時,他獨自坐著;搞集體活動(如野餐等),他基本上不參加……他嘴上總掛著這麼一句話:“有什麼意思?沒勁。”

快樂應該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主要夥伴,但在實際的學習與生活中,個別學生往往是煩惱多了些,快樂少了些。那麼,怎麼才能讓學生快樂起來,讓校園裏的陽光每天都燦爛呢?

班主任首先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要用自己的愛心、激情、生動有趣的語言與靈活多樣的方式,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從而主動、愉快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組織學生參與喜聞樂見、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把教育目標合理分解、有機地滲透到遊戲活動中,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中成長,在體驗中學習,愉快地接受新知識、新事物。

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民主開放的環境。要尊重學生,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要相互探討,允許有不同意見,不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學生身上,注重教學相長,讓每一名學生都自主參與到學習與生活中來。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兒童在很小的年齡就能享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因此,班主任應盡量給學生提供接觸社會、關心和幫助他人的機會,如參加社會上各類慈善、救助等公益活動,參加各類敬老助殘、保護環境、關心集體等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參與過程中,捧出一份真心,奉獻一份愛心,實踐一份關心,享受一份開心。同時,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讓學生在親師情結中享受情感的愉悅。此外,還要加強同學之間的交流,要鼓勵學生之間一起玩耍,建立純潔、真摯的友誼,快樂地交往。

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需要帶著童真的想像力盡情地玩耍,並在玩耍中探索世界,這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班主任要和學生一起做遊戲、一起玩耍、一起打球……這些活動不但能使學生笑口常開,樹立正確的自我形象,還能增進師生關係,加強平等溝通和相互理解。舉辦這樣的活動後,要讓學生及時講述自己的快樂感受,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與別人進行溝通、交流,從中分享快樂,使學生擁有輕鬆、樂觀的態度,笑對每一天。

另外,要讓學生多參加音樂、舞蹈、文學等藝術活動,培養他們的藝術情操,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感情的釋放,並從中獲得生活的樂趣。要鼓勵學生多參加興趣活動,給其必要的引導,讓他們感受藝術的魅力。同時,要多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們把自己的特長展示出來,成為一名快樂的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