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有一種昆蟲在吃食物的時候都是成群結隊,第一個趴在第二個的身上,第二個趴在第三個的身上,由一隻昆蟲帶隊去尋找食物,這些昆蟲連接起來就像一節一節的火車廂。管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這些像火車廂一樣的昆蟲連在一起,組成一個圓圈,然後在圓圈中放上它們喜歡吃的食物。結果,它們爬得精疲力竭也吃不到這些食物。
這個故事說明,如果團隊失去了目標,成員就會不知道向何處去,最後的結果可能是餓死。除了要有目標之外,團隊的目標還必須跟組織的目標一致。團隊目標可以分成若幹小目標,具體分到各個團隊成員身上,大家合力最終實現這個共同的目標。同時,團隊還應該將目標有效地向大眾傳播,讓所有的成員都知道,有時甚至可以把目標貼在團隊成員的辦公桌上、會議室裏,以此激勵所有的人為這個目標去努力工作。
2.團隊的核心是人
團隊中最核心的力量是人!團隊是由多個成員組成的,但具體的工作則需要具體落實到每一個人的身上,所以,團隊領導者應慎重選擇團隊成員,寧缺毋濫!一個團隊好比一台龐大的機器,而每一個成員則好比每一個零部件,隻有每個成員各司其職,盡責盡力,團隊才能實現共同的目標。
3.準確把握團隊的定位
團隊的定位應包含團隊的定位與個體的定位兩個層麵。團隊的定位是指團隊在企業中的位置以及團隊的成員由誰來決定和選擇,團隊的最終責任製是怎樣確定的等等。個體的定位則是指成員個人的角色定位,以確定具體承擔的責任。
4.團隊領導者應善用領導權力
團隊的領導者在團隊的不同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權力。一般來說,在團隊最初成立時,領導權會比較集中,而隨著團隊領導者經驗和閱曆的增加,反而會下放手中的一部分權力,給下屬廣闊的發展空間。
5.製定合理的團隊計劃
團隊計劃的內涵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麵:
(1)由於團隊目標的最終實現和完成離不開一係列具體的可操作方案,因此團隊計劃也就是實現目標中的一個個台階。
(2)團隊隻有在計劃的引導下才能一步步地靠近目標,從而完成任務,甚至提前完成。
第四節人心不齊的團隊,幹不成任何事情
眾所周知,人心不齊曆來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三國演義》在描寫曹操和馬超的潼關大戰時,注意突出這樣一個情節:每當馬超增兵,曹操便為之高興,後來竟“設宴作賀”。諸將開始表示不可理解,甚至暗中發笑。
其實,曹操看得更遠一些。他後來解釋道:“關中邊遠,若群賊各依險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複;今皆來聚一處,其眾雖多,人心不一,易於離間,一舉可滅。”可見,人心不齊就好比是一盤散沙,不管你擁有多少“強兵猛將”,在別人的離間或是攻擊之下,也將一觸即破。這便是曹操每聞馬超添兵則喜的原因。
幾十年前,中華民族經過浴血奮戰,贏得了百年來抵禦外侮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當時的中國維護了抗日統一戰線,不僅沒有使中國亡國,而且為中國贏得了尊嚴和榮譽,使得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百年滄桑中最大的教訓是內訌。自立山頭、自相屠戮、內耗不斷、戰亂四起、人心不一是中華民族慘痛的教訓。每當這時,國力就會下降,外敵就會入侵,生靈就遭塗炭。但百年滄桑中最大的經驗就是團結與統一。不論麵對再強大的敵人,隻要民族團結,一切強敵都能擊潰。這也是為什麼清朝剛入關時,為了鞏固對漢人的統治,竟不惜以離間漢人之間的關係來導致漢人之間互相傾軋的真實原因。
清朝統治者最怕看到的就是一個人心一致的反清團體,一個凝成一股繩的漢人團隊。孔子說:“軍雖眾,人心不一,則其將帥可奪而取之;匹夫雖微,苟守其誌,不可得而奪也。”這話說的也就是同樣的道理。
試想將500個土豆裝在一隻麻袋裏,是什麼呢?隻不過成了一麻袋土豆罷了,土豆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一盤散沙的隊伍,沒有團隊精神的隊伍,隻不過聚在一起罷了,並沒有形成一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