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沒有誰能獨自成功(1)(1 / 3)

第一節單槍匹馬難成事

獨木難成林。再優秀的員工,如果不能與團隊一起,而是單兵作戰,那就很難取得成功。這是千古不變的至理名言。

看看下麵這個例子吧。

有個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應聘到一家公司上班。上班的第一天,他的老板就分配給他一項任務:為一家知名公司做一個廣告策劃方案。

這名年輕人見是老板親自交代的,不敢怠慢,就埋頭認認真真地搞起來。他不言不語,一個人費勁地摸索了半個月,還是沒有弄出一點眉目來。

顯然,這是一件讓他難以獨立完成的工作。老板交給他這樣一份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考察他是否有合作精神。偏偏這個年輕人不善於合作,他既不請教同事和老板,也不懂得與同事合作一起搞,隻是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蠻幹,當然拿不出一個合格的方案來。

作為一個個體,就算你才華橫溢、無所不能,如果不依靠團隊的力量,僅靠自己,也難以創造出令人滿意的業績。

“獨行俠”和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現代公司強調更多的是統一標準、流程和規範。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靠一個人的力量顯然是無法打天下的。

下麵的故事正說明了這一點。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則要了一根魚竿。帶著得到的賜品,各自分開了。

得到魚的人走了沒幾步,便用幹樹枝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好好體味鮮魚的香味,就連魚帶湯一掃而光。沒過幾天,他再也得不到新的食物,最終餓死在了空魚簍的旁邊。

另一個選擇魚竿的人隻能繼續忍饑挨餓,他一步步地向海邊走去,準備釣魚解饑。可是,當他已經看見不遠處那蔚藍的海水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上帝搖了搖頭,決心再發一回慈悲。於是,又有兩個饑餓的人同樣得到了上帝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的魚。這次,這兩個人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互相協作,一起去尋找有魚的大海。

一路上,他們餓了時,每次隻煮一條魚充饑,以有限的食物維持他們遙遠的路程。終於,經過艱苦的跋涉,在吃完了最後一條魚的時候,他們終於到達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幾十年過去了,他們居住的海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漁村。村裏人都承繼了兩位創業者留下的傳統,互相協作,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漁村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前兩個人因為堅持個人主義,所以兩人都失敗了;而後兩個人因為放棄了個人主義,最終取得了成功。

一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個人的力量很難突破時空和環境的障礙。理想往往是遙遠的“海洋”,現實往往是眼前的“饑餓”。要克服現實的困難去實現理想,隻有毅力是不夠的,還要學會與他人合作。

有些職場中的人,隻工作不合作,寧肯一頭紮進自己的專業之中,也不願與同事有密切的交流。這樣的人,想靠單打獨鬥把自己帶到事業的頂峰是不可能的。因為,當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專業上有所突破的時候,人家早已遙遙領先,你的心血也就隨即變成“明日黃花”了。

一個人力資源專家指出:“許多年輕人在職場中普遍表現出來的自負和自傲,使他們在融入工作環境方麵顯得緩慢和困難。他們缺乏團隊合作精神,項目都是自己做,不願和同事一起想辦法,每個人都會做出不同的結果,最後對公司一點兒用也沒有。”

對公司而言,一個人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團隊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個人主義在職場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作為職場中的個體,你可能會憑借自己的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你絕不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如果一個員工缺少協作的精神,即使能在短時間內帶來效益,也不可能帶來長遠利益;如果一位員工不能誠實、公正地做一件工作,那麼團隊就會受到汙染,公司就會受到損失。隻有為團隊利益工作,推廣團隊聲譽,作為團隊中的一員才會受到禮遇。所以每個人都有責任為了整個團隊的利益互相合作,相互支持,因為團隊的勝利才是每一位成員的勝利。

彼此協作,是生存的根本。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公司,忽視協作的價值,缺乏協作精神,都無異於自斷根脈。

在公司中,我們不難發現那種很有才華但卻喜歡吃獨食的人。這樣的人讓公司的管理者非常頭疼。一位總經理提到自己當年在某大公司做策劃部主任,遇到了一個非常沒有團隊意識的員工時說:“我的部門裏有這樣的一個年輕人,明明極為聰明,他的策劃案創意非常好,點子也非常多,但是當公司開策劃會的時候,他從來不主動發言,你問到他頭上,他也不一次把所有想法都說出來。可你要求他自己出策劃案時,那些火花、創意,又讓你不得不承認他做得漂亮。他總是自以為是,而且公開宣稱我自己的創意為什麼要給別人?我幾次跟他談過,一個部門的成就是大家一起創造的,在一個集體裏沒有與自己無關的事。可他說,不是我分內的事我為什麼要替別人操心?唉,人是聰明人,就是沒有團隊意識。”